2021-09-06 11:09:47 互联网
ESG火了!全球各国已陆续出台碳减排计划、制定碳中和目标。
现阶段各国在ESG方面的投资、实践有何特色?聚焦到中国,保险业该如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保险又将如何防范气候变化及“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近日,达信(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铭接受记者专访,就上述问题给出他的思考与答案。
ESG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新机遇
记者:作为全球领先的风险顾问和保险经纪专家,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各国企业(包括中国)在ESG方面的投资、实践情况,以及各自特色?
达信中国CEO李铭:由于近两年来的新冠疫情和极端天气频发,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战略高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ESG问题现在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全球对管理ESG风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各国都出台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企业的碳减排目标、推出新任命的ESG负责人和ESG相关投资产品等。
亚洲部分国家政府已经将ESG列为国家议程的一部分,为企业制定了强制的ESG相关标准。例如,日本政府可能会停止提供为海外建设燃煤电厂的融资和其他支持措施;印尼则表示,最终将逐步淘汰煤炭的使用,并计划引入碳排放税。中国也为降低碳排放设定了新目标,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企业来说,对ESG信息和遵守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的要求有所增加。公司越来越需要展示他们的ESG计划,否则就有可能失去获得保险或融资的机会。
例如,新加坡一家最大的国内银行将从2026年1月起停止为营收超过50%来自热能煤的客户提供融资。马来西亚一家银行宣布,作为可持续融资战略的一部分,它将停止为新的煤炭活动提供融资。韩国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保险部门也宣布,将停止为新的煤炭项目提供保险。
在中国,上市企业也面临逐步趋于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今年6月以来,证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上市企业年报和半年报发布格式准则,进一步完善了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框架。
未来,“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宏观和产业政策指定的指导原则,并将全面纳入经济机构性改革、投资政策和创新等领域。中国ESG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更具体来说,强调ESG策略理念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把ESG系统性提到议程上,严格实施ESG策略的并不多,从理念到具体的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ESG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采用透明和有效的ESG举措的企业往往比同行更具竞争力。
保险在能源结构转变方面大有可为
记者:聚焦到中国,保险业该如何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达信中国CEO李铭:7月11日,德国安联集团、法国安盛集团、意大利忠利保险、英国英杰华集团、慕尼黑再保险、法国再保险、瑞士再保险和苏黎世保险集团共8家全球性保险和再保险公司成立“净零保险联盟”(Net-Zero Insurance Alliance, 简称为NZIA ),以实现碳中和的共同目标,加速向净零排放经济的过渡。
相较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海外保险公司发展更为成熟,海外的模式无疑可以为国内的保险公司提供参考。中国保险公司这方面的意识也在提高,正在逐步跟进。
近年来,海外有不少专注于碳交易的保险相关产品。例如,一家发电厂投入新设备减排二氧化碳,减排的指标可以到碳交易所做交易,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但是如果工厂发生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导致停产,没有完成减排指标,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保险产品,对其因意外事故无法达成减排目标进行赔偿或协助购买减排指标,完成合同约定,以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保证交易的稳定性。
而国内碳排放的指标尚缺乏统一的官方认证标准,这是国内市场现在欠缺的部分。碳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经济上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更进一步鼓励大家节能、减排,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碳交易过程本身存在风险,而保险可以进一步完善碳交易的机制。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能源结构调整至关重要。8月中旬,彭博社新能源财经公布《2021 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跟踪》,数据显示,中国 2021 年上半年对可再生能源的总投资为 455 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一。
我们认为,保险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能源结构转变,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如风电、水电、太阳能(9.200, 0.58, 6.73%)等,传统的火电、煤电使用减少;绿色发展调整,如由现有陆上风电开始向海上风电发展,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风险的出现和变化。例如,许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意识到,传统的“纯保险”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风险管理需求,他们寻求有关更稳健的风险缓解方法的建议,如风险工程、估计最大损失情景、合同风险分配和参数解决方案。保险可以在其中充分发挥规避风险的作用。而我国保险公司通常都可以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反应迅速,利于转型。
保险机构需大范围调整对风险的判断
记者:气候变化及“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将面临哪些风险?保险业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达信中国CEO李铭:保险业最根本的是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通过防范化解各类经营风险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企业对于ESG越来越多的投入,使得ESG评级与评级机构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不同的评级机构基于不同的评级体系、方法、行业、侧重给出ESG评级和评分。银行正在将ESG考虑因素纳入其信用审查,明确的ESG战略令企业获得可持续融资,以及支持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简称TCFD)合规的机会企业和保险公司也都将面临评级,以此为依据进行融资、贷款、保险购买等。ESG评级较高的公司具有稳健的治理和管理质量,被证明更具韧性,长期表现更好。
《达信风险弹性报告》显示,在亚洲,90%的公司将气候变化和ESG问题列为对其公司重要或最重要的问题。在气候变化加剧的情况下,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在2020年造成了6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只有30亿美元得到了保险。达信的研究也证实这95%的风险敞口和准备不足,该发现显示,全球近一半(45%)的公司在识别、响应和实施基于气候/ESG风险的变化方面,效率低下或没有操作流程。
气候变化彻底改变了保险行业的风险地图/模型,引起了一系列(包括定价模式等)的变化。比如今年郑州的特大暴雨,相较于内陆城市,如果发生在广东沿海地区,对于暴雨风险的认知和预案都相对充足,损失也会相应减少。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保险公司对风险的判断也要大范围调整,物理风险、气候风险、地域风险等,保险公司对风险的定价和风险模型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对整个城市的风险管理也会相应调整。保险行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型,进行保险产品改革,创新发展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投保客户转型,从而助力整个行业甚至是社会的发展。
保险经纪具备三方面独特优势
记者:请以达信为例,谈一谈保险经纪公司在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如何发挥独特价值?
达信中国CEO李铭:可以肯定的是,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一样,可以为“双碳”目标实现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风险防范/管理方面。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企业风险状况,以及城市风险模型的变化等,在这个过程中,达信适应风险变化趋势,从风险管理切入,为企业和机构提供风险防范的措施和手段。
ESG风险管理需要识别和量化整个价值链中业务的风险聚合和相互依赖关系,以帮助确定业务中断风险的级别。此流程包括针对最佳实践ESG标准的差距分析评估,以及对文档和数据的审查,以帮助企业确定其能够承受的风险及压力。这可以指导企业早期的决策,帮助评估交易对手风险,并将ESG整合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
其次是ESG评估方面,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了解。最近,亚洲一家领先的制造公司将ESG定义为其长期运营的重要商业战略,并使用了全球公认的MSCI ESG改进计划。达信亚洲根据全面的相关ESG标准进行行业差距分析,将结果与行业同行进行基准比较,提供行动计划或实施措施,并根据计划实时监控改进。
再次是协助产品创新方面。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保险产品与传统保险产品完全不同,围绕转型行业的保险需求,达信可以协助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升级,为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增添新动力。达信将借助我们的全球网络和专知,联合国内保险市场,共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索创新。
此外,达信的母公司Marsh McLennan还在今年初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两项重要承诺:首先,公司通过减少自身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购买碳补偿来核销碳足迹,并承诺将在2021年实现碳中和。第二,公司承诺2025年碳排放量将比2019年减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