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涉险闯关 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身边的成就”系列报道:改革答卷

2021-08-26 15:26:06   来源:   作者:江宏坤   浏览:105 评论(0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近五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场伟大的改革实践中,柳州——中国西南的老工业城市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以势如破竹、敢为人先的改革硬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改革方案纷纷出台、各项改革举措纷纷落地,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继而在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凝心聚力中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柳州篇章。

激荡改革潮,柳州扬帆搏浪正远航。

高扬旗帜 成果丰硕

改革是突破和先导,柳州将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

近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柳州始终高扬改革大旗,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入手,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期盼的领域入手,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下转五版)

全国首个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落户柳州

率先在全区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柳州承担中央(国家)改革试点任务39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任务共73项,自主创新改革项目共202项

获中央、自治区肯定并在全国、全区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达217条,为全区乃至全国贡献了一批改革的“柳州模式”和“柳州经验”

成为广西首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城市

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经济、开放合作、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民主法制、社会、党的建设、纪检监察等9个领域改革,部署全面展开,成果丰硕。

秉持“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发展战略,在改革中挖到金山银山——深化工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国内首家累计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车企,柳钢集团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千亿级现代钢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形成“柳州模式”并进一步上升为“广西模式”。以工业化理念推进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实现“双百亿”,今年上半年袋装柳州螺蛳粉累计销售收入91.18亿元,同比增长82.65%。工业经济总量占广西工业比重1/4。

秉持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在改革中收获绿水青山——2020年地表水质排名全国第一,目前仍然排在全国第一位;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在改革中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工厂)6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速。

民心所盼 改革所向

改革呼应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

近五年来,柳州推出了一批直接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重大改革项目和微改革微创新举措,其中重大改革项目达326项,占重大改革项目总数比例三分之一以上,有效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持续提升。柳州承担中央(国家)改革试点任务39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任务73项,自主创新改革项目共202项,得到中央、自治区肯定并在全国、全区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达217条,为全区乃至全国贡献了一批改革的“柳州模式”和“柳州经验”。

——全国首个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落户柳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商事服务,有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成为广西首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率先在全区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四网共治”“社街派单、部门解单”等城市基层党建治理机制,柳南区基层治理经验获全国推广。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更多有温度的改革还在继续,更多实实在在获得了改革红利的柳州人,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指导转化为感党恩、跟党走的磅礴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投身到柳州改革大潮中,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记者手记

改革,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当前,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更处于施工高峰期和落地见效期。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以及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关键时刻,柳州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始终高扬改革大旗,继续亮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彰显文化软实力的显著特色、做足民生福祉的精纯成色、描绘生态宜居的魅力亮色、永葆党员干部的先锋本色,方能在新一轮“改革赶考”中拿下更高分。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