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09:57:52 大众日报 作者: 陈晓婉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决定在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七省市组织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涉及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钢铁和化工业被列入此次试点,降碳实效关乎全局效果。从山东生态环境领域“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谋划看,“减污降碳”是明确要求。此次试点工作,要求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重在从项目建设审批的源头环节把关,无疑有助于山东从根子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
5月底,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此后不到两个月,试点工作就已展开。这意味着,降碳正在成为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降碳,源头防控是治本之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约束项目与规划环境准入的法制保障,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制度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今,环评制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已经逐渐从单纯的污染防治上升到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就成为了关注重点。
本次试点主要开展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以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不难看出,降碳已经不是方向和口号,“碳入环评”将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多行业中成为项目入场的门槛和准入条件。
从实际效果看,此次试点碳排放纳入环评,与近来热度持续走高的碳排放权交易将形成合力——“碳入环评”侧重从源头环节把关控制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则侧重在生产环节控制碳排放,二者互为补充、合力降碳。
不仅如此,这套“组合拳”还将持续给高排放项目带去压力,给低碳技术带来机遇。专业人士分析,碳入环评后,试点地区高排放项目新增产能难度加大,钢铁、乙烯和原油加工等行业将受到明显冲击,同时,掌握低碳技术的企业获取新增产能相对其他企业更为容易。尤其是《通知》要求除了计算项目的碳排放总量以外,还需从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艺优化、节能降碳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提出碳减排措施。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提高的门槛势必会倒逼低碳技术路线的加速推广。
近期,山东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提升防控水平,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降碳,已经成为各地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的必答题。对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山东而言,降碳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完成产业升级和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十三五”期间,山东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大幅改善,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十四五”时期,以此次试点为契机,山东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制订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相信会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