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王建明润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风电平价上网为加速实现“30·60双碳目标”注入了新动能。依托主要参与者所赋入的更多技术与服务内涵,一贯平静、偶有发声的存量市场,历经多年内驱、深耕与演化,正在能源革命过程中占有愈发重要的一席,成为推动这场新能源时代大潮的新生力量。在北京办公区,明阳智能子公司——润阳能源的总经理王建明与本刊记者展开对话,一探能源革命时代的“后”市场有效发展路径。
从未停顿,“后”市场已经加速崛起
在机组的全生命周期中,工厂制造过程只是一个环节,随着时间推移与市场变换,行业关注度与资源投入会逐渐向后延伸。
《风能》:上半年以来风电的平价化趋势愈发明显,有人说,整机商利润需要向一“前”一“后”两个方向去寻找,“前”是指项目工作前置,后是指向“后”市场要利润。对此,您怎么看?
王建明:风电行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随着装机量不断增加,必须在考虑新增装机的同时,对已投运项目增加关注度。事实上,机组出厂后都可以认为是进入了“后”市场范畴。因此,大家越来越关注“后”市场的开发和运营,这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产业需要发展,经营收益必须得到保障,在以往通过增量市场招标获得利润的基础上,未来将延伸至项目全生命周期去实现。
《风能》:我国风电“后”市场容量非常大,也布局了多年,但给人的感觉是进展比较缓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建明:目前存量市场规模测算主要是基于装机量,但技改和提质增效等增值服务的价值很难被量化,因为这不是一个固定消费市场。但总体来说,“后”市场大而分散,特点是碎片化,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可将市场份额做到20%以上。就目前看来,这一市场从2020年开始已逐步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将有力带动相关企业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存量市场也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使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风能》:为什么一些国际整机商能够在“后”市场赚取更高销售额和利润?
王建明:我们有一个共同而深刻的感受,是国外业主对服务的价值更认可,愿意为此付出更高成本,全生命周期服务费用甚至可达主机销售价格的1.5倍左右。一个简单的原因是国外工程师的人力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高服务价格。反观国内,国外这种服务的高价格虽然会水土不服,但对国内市场服务的价值认定也在逐步提升。例如,近年来,不少业主只进行项目投资,全部运维管理工作交给整机商,双方通过发电量担保进行考核,这样的合作模式本身就是对服务价值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些资源好的项目由于运维不当或投运时间长,需要通过现场检测对每一台机组进行盘点,制定个性化的技改方案以测算后续收益,从而决策项目收购。未来,类似以服务为增值点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多,业主的认可度也将逐步提高。
服务精神是根,技术密集是魂
很多人认为对“孤儿”机组进行深度改造,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润阳能源并不这么理解。
《风能》:保外运维、深度技改、智能运营、老旧机组升级改造、备件等构成了“后”市场的主要业务形态,您认为哪些最具发展潜力?润阳能源正在通过怎样的努力进行有效布局?
王建明:对于这些服务内容,润阳能源内部做了市场归类与分析,整体分为四类:保外运维及备件服务;技改提效和智能运营;深度技改;老旧机组升级改造。其中,保外运维与备件服务为基础服务,已渐转向有序化发展。长周期的基础服务,一方面使运维人员对每一台机组的特点、故障原因掌握得更充分;另一方面,能够衍生出更多高级需求,而润阳能源可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服务能力对此类需求进行增值服务。大部件维修更换与提效技改就属于增值服务的范畴。润阳能源作为整机商子公司具备较强优势,如主控算法的设计等技术储备和服务优势明显。比如,在老旧风场深度技改、机组提质增效改造项目中,通过升级优化主控程序、增加场群控制系统或叶根叶尖加长等方式,最高可实现6%~10%的发电量提升。
《风能》:市场规模与开发质量若两者兼得,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于技术进步。在“后”市场,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能够真正创造价值?润阳能源在这些方面获得了怎样的成果?
王建明:对于“后”市场的相关技术研发,润阳能源依托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科技化的技术资源优势,积累和建立了涵盖机械、电气、控制、软件、载荷、风能资源等全面的专业团队,同时,在科技的助力下,服务效率和效果获得了快速提升。当前,基础运维服务正逐渐演化为状态检修、故障预警等智能化运维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现场运维人员会逐渐减少,处理故障效率反而越来越高。另外,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场景同样逐渐明朗,如无人机、机器人及各种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使日常检修与状态监测工作效率更高。与此同时,包括智能控制算法与策略等一些创新的整机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后”市场中,使我们可以更精准与精细化地控制机组,准确、高效地匹配所在风电场资源特点,提升机组发电效率。
《风能》:有人说对“孤儿”机组进行深度改造,整机商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还特别考验整机商的综合能力,做这项业务意义不大。对此,您怎样看?
王建明:当前,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还存在一大批国内外早期“孤儿”机组。这部分机组大多面临一些问题:由于项目出保,机组得不到原厂的维护,关键部件故障频发;机组运行不稳定,运行数据记录缺失,机组不能满发等。因此,针对“孤儿”机组进行深度改造是一项极具潜力的业务。很多人认为对“孤儿”机组进行深度改造,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润阳能源并不这么理解。因为,通过这项业务,能够将老旧机组纳入润阳能源的技术服务范围,从而成为项目持续服务与增值服务的有力支点。作为一个纯市场化公司,润阳能源相信自身在为行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扎实的技术实力来彰显自我价值。
在这一细分领域,润阳能源已经有了一系列成功案例。比如,一家民营企业尘封多年的数十台“散装机组”,通过润阳能源重新拆解,对主控制程序、SCADA系统的定制化开发和替换,重新焕发了活力,一阶段两台机组当月累计发电量即提升17%。润阳能源通过“机组重生”,既创造出社会与经济价值,也实现了在国内“孤儿”机组深度技术改造领域率先领跑。
“后”市场将为风电规模化创造新空间
如今老旧机组升级改造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盘活存量资产。
《风能》:您如何看未来的“上大压小”市场,它还有哪些瓶颈需要破解?
王建明:“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不少风电开发企业积极提升绿电占比。如今,老旧机组升级改造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盘活存量资源。这是通过技改提效增值,激发老旧机组发电性能。老旧项目往往具有优质的风能资源,并且十多年前的机组性能无法与今日相提并论,将老旧机组替换为单机容量与风轮直径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新型风电机组,能更好地利用风能资源。至于在老旧机组在替换过程中,是等容量替换还是允许扩容替换,审批手续是否能够简化,替换后老旧项目原有电价是否延续等关键问题,还需政策层面的进一步明确。
《风能》:机组退役将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目前国内外如何处理这些退役的机组?润阳能源业务是否会进行布局?
王建明:有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退役机组总装机容量约在100余万千瓦,但到“十五五”时期,市场容量将几何级增长到4000余万千瓦。润阳能源认为市场增量让这项业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正在提前进行相关布局,为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支持。比如,未来行业可能会尝试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二次利用退役机组,对具有使用价值的发电机和一些核心电气设备零部件降级使用在离网或微网装机市场中,这可能会开辟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当然也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市场,随着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在行业中。
责任编辑: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