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市场机制下的碳减排

2021-07-22 09:02:17   来源:   浏览:162 评论(0

2021-07-21 09:40:21 网易新闻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方式之一。为碳排放权定价、构建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国际社会促进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政策工具。截至2019年,全球共有20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经投入运行,6个国家和地区正建设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策划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全球碳市场共覆盖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左右,覆盖地区的GDP之和占全球GDP的37%左右,覆盖范围涉及电力、工业、民航、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交易产品主要包括碳配额和自愿核证减排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考虑将碳市场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支柱。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被交易的产品以一吨二氧化碳量为基本单位。在碳交易中,一份碳配额代表了在国家或者工业设施减排目标下被允许排放的一吨碳当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 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京都议定书》第17主题规定,碳排放交易是一个可交易的配额制度,以议定书附件B所列承诺的减排和限排承诺计算的配额为基础。例如,全球限定100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单位的指标,B国获得10单位的指标,其他国家则获得其余75单位的指标。如果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而B国排放了12个单位,那么B国就可以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放量。目前,在推动碳排放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制定了在欧盟地区适用的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目前,我国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的情况下,这些碳排放交易所希望推动自愿减排。其中深圳排放权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启动了交易,并产生了1300多万的交易量,同时设立了个人会员和公益会员。为方便全国各地关注碳排放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各交易所均开设了“足不出户,异地开户”的服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借助世博会召开之机,推出“世博自愿减排”活动。

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开盘价48元每吨,第一笔成交价52.78元。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一步,也是构建推动节能减排新科技和黑科技发展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当然,要想推动清洁能源使用,除了推动碳交易之外还需要一系列创新,尤其是对碳排放比较严重的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全球碳排放的最大来源是工业生产,尤其是钢铁和水泥生产——占比高达31%。因此,在钢铁和水泥的制造过程中研发和推广减排和碳捕捉的新科技变得十分重要,北欧在绿色钢铁和环保水泥中的一系列尝试值得借鉴。同样,出行领域的全球碳排放占比16%,随着电动车日益普及,可回收的汽车电池也可能变成热点。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于2005年设立。作为最大的国际碳交易机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覆盖欧盟全部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交易者涉及大约1.1万家各类工厂。欧盟碳交易机制遵循“限制和交易”原则,依据每年规定的碳排放总额向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若超额排放,将遭重罚;若减少排放,可获碳信用。碳配额和碳信用可作为许可证在碳市交易。除工厂外,碳交易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投资机构、碳交易企业等。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体系。美国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要为承担自愿减排任务的10个州和自愿减排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美国的碳交易包括了二氧化硫等全部六种温室气体。它所实施的严密监控体系和测算体系,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韩国在2012年5月通过了全国碳交易体系法案,企业可以买卖碳排许可或者去购买联合国清洁机制框架下的碳汇,满足自身的排放要求。参与韩国碳交易机制的企业超过450家,排放规模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0%。韩国将在2015年正式实施碳交易体系法案,在严格的减排目标压力下,韩国或将产生世界性规模庞大的碳交易市场。

英国是全球首个推出碳交易地板价的国家。所谓碳交易地板价就是碳交易具有价格下限,即最低保证价格,一旦按照市场规律形成的碳价达不到设定的地板价,英国政府就通过增加税收来弥补差额。英国政府希望利用价格机制减少碳交易中的价格动荡,提高减排投资收益预期。从运行效果看,2018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占发电总量的35%,而燃煤发电所占比例降至5%,创历史新低。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第6年下降,达到188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取得这一减排成果显然离不开对煤电的大力削减及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即碳交易地板价的制度设计。

澳大利亚方面,新南威尔士州减排计划正式启动于2003年,主要针对于电力企业的减排,是首个基于总量配额交易的减排交易体系,包括澳大利亚气候交易所和澳大利亚金融与能源交易所。该体系旨在通过电力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新南威尔士州的电力企业预定强制减排目标,超过的部分可通过购买减排证来补偿。

美国方面,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首个由企业发起、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机构和平台,并对温室气体减排量承担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是全球第二大的碳汇交易市场,能同时开展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减排交易。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国家,日本的碳交易体系更加复合和多元,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强制介入和资源交易结合。印度于2008年也开始进行碳交易,是首个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二大CDM供给国,主要针对国内钢铁、水泥、化肥等多个行业企业实施强制性减排交易。交易执行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项目标准,交易商品还包括欧盟减排许可期货、核证减排额现货和核证减排额期货。

我国碳市场建设起步较晚,2011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建设。目前中国试点碳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配额成交量第二大碳市场,截止到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有效推动了试点省市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在制度体系方面,我国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暂行条例》出台,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2021年2月1日发布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能源使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以上。总体来说,未来,我国碳市场或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减污减排力度的加大,在碳减排市场机遇的背后也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



文章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 市场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