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到协鑫集团,为什么“风光”巨头都在卖电站?

2019-06-21 16:24:49   来源:   浏览:97 评论(0


2019-06-21 16:11:38 界面   作者: 江帆  

1

新能源行业掀起了一股电站资产出售潮。中国第一、第二大风机制造商,以及最大的民企光伏运营商均于近期出售了电站资产。

各家出售资产的背后逻辑,并不完全相同。

日前,金风科技(002202.SZ)将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润)持有的德州润津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德州润津)100%股权,以9.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国开新能源。

德州润津主营风力发电项目开发业务,旗下拥有夏津一、二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00MW,其中一期项目于2016年底并网,目前已完成工程概算审计;二期项目于今年1月竣工,目前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果正在公示中。

截至2月28日,德州润津资产总额16.1亿元,负债总额11.8亿元,净资产为4.3亿元。

金风科技称,本次股转可实现溢价约6.37亿元,“可补充流动资金,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根据交易方案,双方拟于今年6月完成资产交割确认。

针对转让的具体原因,金风科技公告称,“股权转让为北京天润正常业务内容”。

界面新闻就上述交易的相关问题采访金风科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暂不便就此事发表评论”。

北京天润是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17年底,该公司累计核准装机逾10GW,累计并网装机5.2GW,跻身国内排名前十主流风电开发运营商行列,非央企第一名。

一位资深风电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金风科技选择在此时出售风电场,和风机厂商确认收入时间节点有关。一般而言,所中标的需在来年执行。

“2018年,风机价格下降得尤为明显,风机销售的毛利很低,量大但利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现在的风机利润不足以提升其每股收益及每股净利润,因此,需要其他的手段来补充利润。”该人士称。

这在金风科技一季度的财报中已有体现。其风机销量增长,但因销售价格下滑,毛利率承压。一季度,金风科技营收同比增长39.8%至54亿元;总毛利率为26.2%,同比下滑9.5个百分点。

上述人士指出,所有风电公司都会规划每年平稳增长的利润。“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利润增长来自风机销售的主业,若出现毛利或规模下降的意外情况,才会通过出售电站资产来补足。”她表示。

另一方面,该人士指出,金风科技并不希望自己的电站规模越来越大,而是保持一个总控的体量。“每年有新增的开发,那么部分存量的项目就可以转换掉。”她说。

这些说法也在金风科技内部员工处得到证实。一不愿具名的金风科技内部员工对界面新闻称:“现阶段,机组销售的利润远没有电站开发高。”

他表示,金风科技每年都有正常的风电场出表,这是公司的战略选择,“不可能一直做风电场的资产规模扩张,毕竟负债率较高,需要降一降。”

截至2018年底,金风科技并网的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4.7GW,在建的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为1.5GW。

卖风电资产的还有国内第二大风机制造商远景能源。

5月28日,远景能源宣布将旗下远景汇力100%的股权以1.9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天能重工(300569.SH)。该交易标的拥有并运营长子石哲99MW风电电站。

此前,远景能源公布了将在今年剥离部分业务的计划,以实现杠杆率的降低。该方案包括出售总计300MW的国内风电场以及其他非核心资产。

同样的电站出售也发生在光伏行业。

6月4日,国内最大新能源民企协鑫集团宣布,将出任旗下主营光伏电站开发的上市平台——协鑫新能源(00451.HK)的控股权,由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接手。

在补贴拖欠、重资产以及高负债的拖累下,光伏行业中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也不得不放弃电站业务这一现金“奶牛”,拱手相让于国企。

协鑫新能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运营商,在民企中持有最多的光伏电站资产。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国内外总装机容量约7.3GW,在全球持有211座电站。

一位光伏行业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协鑫的“放手”有被迫的成分。他认为,目前运营重资产的电站,对民企很难。因为融资成本高、补贴拖欠严重、地方秋后算账等带来的压力,不是民企能承受的。

“资本和重资产只能交给国企。” 该人士说。

除了协鑫新能源外,国内第二大光伏电站民营运营商晶科电力,也在为脱手电站资产做准备。今年4月,冲刺IPO的晶科电力在发行文件中表示,将延伸开展光伏电站转让业务,自主开发及建设完光伏电站后,将转让给购买方。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晶科能源,纽交所代码:JKS)副总裁钱晶此前对界面新闻称,该公司也受到了国家补贴拖欠的压力。“但目前还没有剥离电站业务的考虑,”她表示,晶科电力的最终方向是清洁能源发电和能源服务,如果出售资产,一定是出于资产重组和优化的考虑。

目前,晶科电力国内并网光伏电站3.2GW,并网时间主要集中于2015-2018年。

自去年“531”光伏新政发布后,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呈爆发性增长。

据《2019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白皮书》统计,新政发布后半年时间内,国内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容量和金额超过2015-2017年三年总和,分别达约1.3GW、89.27亿元。

通常而言,企业开发电站后有两个选择:一是长期持有,靠发电收入细水长流;二是短期变现,当期有一个较大的利润回报。选择哪种方式,这取决于各家企业自己的决策。

上述资深风电人士指出,远景能源和协鑫集团出售电站背后的逻辑较为相似,两者都属于现金流较为紧张的公司。

虽然电站项目的回收率很好,但回收期很长,一般为六到八年。

“远景收购电池业务后现金吃紧,因此宁可现在就出手。”该人士称。“从大环境看,毛利下降和补贴退坡的压力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企业开发电站所需的项目出资一般都和银行二八、三七配比,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因此,企业具有偿债义务,过了宽限期需还本付息,也面临较大压力。

在上述金风科技内部员工看来,风电、光伏行业出售电站的背后原因完全不一样。

他认为,风机厂商卖资产是短期的经营行为,为毛利降低的短期阵痛;光伏企业卖资产则是长期的战略转型选择。

“风电行业中,国有资本参与度非常高,差钱的真不多。光伏不一样,民营资本的高度参与导致抗政策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他说。

对于远景能源的资产出售,他表示,相信长期持有风电场不是远景的战略选择,特殊时期平滑业绩能够理解。


文章关键词: 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