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光伏关税率先“突围”,背后深意如何?

2019-06-21 16:22:04   来源:   浏览:168 评论(0


2019-06-21 09:30:32 科工力量   作者: 程小康  

美国当地时间6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文件,经联邦贸易部门裁定,出口到美国的双面太阳能组件将不再受201条款的约束,不用再支付25%的关税费用。同时还免除了250W-900W的柔性玻璃纤维太阳能电池板。

但是此次关税的减免,并不包括之前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所施加的关税。

2017年4月,向美国政府宣布破产保护的太阳能公司Suniva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案》第201条款规定,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的全球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据相关媒体报道,Suniva将公司破产原因怪罪于中国公司光伏产品的倾销。

在此前,美国就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了两次“双反”调查。而之后201调查不同于“双反”调查,它具有任意性,只要认定美国企业受到利益损害是由某个进口产品造成的,就可以确定实施“惩罚”措施。

美国撤销201条款的关税,对除中国本土以外的光伏企业是利好消息,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该地区的产能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升,东南亚具备双面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的企业在美国市场将占据优势。

中国本土的光伏产品仍然需要担负此前美国“双反”所施加的关税,同时还要加上2019年1月1日,美国301关税征收的25%。所以,目前中国本土组件厂商的产品直接出口美国的话,所面对的税率仍然都要高于50%,并不能给予中国组件厂商更多的出口美国的动力。

与业内其他人士所表达的乐观态度不同,南京大学理学院光伏研究团队李国华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担忧,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美方豁免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关税,虽然有示好因素,但是诚意还是不足。首先,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从2012年便已开始,现在美国政府的裁定其实是对当时政府决策进行一些修改。当时这个决策不是特朗普政府做出的。其次,在去年欧洲就已经取消了对中国的“双反”,而美国等到一年才做出部分让步。这里面的反应时间未免有点长,而且又遇到现在中美贸易这一敏感问题。

此次,双面太阳能等组件豁免25%关税,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中美光伏贸易争端历史及其复杂,而且时间跨度长。

中美光伏贸易纠纷由来已久,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

早在2010年,中美的新能源贸易纠纷就开始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起诉书,认为中国对本国的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采取补贴,违反了WTO规则,请求调查。后因证据不足,该调查未能“得逞”。但从此开始,美国就踏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遏制之路。

2011年10月,德国Solar Worl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联手其他6家匿名公司,组成美国光伏制造联盟,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诉报告,指责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者非法获得政府补贴,并以不公平的价格向美国倾销产品,要求对中国企业进行“双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而在此之前,德国Solar World公司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已经相当不满,因为欧洲市场上Solar World在与中国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12年,美国政府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产品损害了美国光伏产业,对中国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2013年12月,Solar World公司又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出中国大陆产商通过台湾地区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封装,从而规避了高额关税。所以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了新一轮的“双反”调查,台湾的光伏产品也在其内。

在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过程中,欧盟等地区也纷纷效仿,对中国公司进行“双反”调查。

为何针对中国光伏产品频频发起贸易调查

太阳能作为一项可再生的新能源,代表了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光能发电,如何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作为发达地区的代表,欧盟和美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制定了相关的光伏产业政策。因为光伏发电项目初期建设投资大,得到回报效益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必须要有国家的补贴政策。以美国为例,为了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对光伏企业提供了包括贷款、税收减免、廉价土地等补贴。

而欧债危机的出现,使得欧洲资金短缺,太阳能项目出现融资困难,再加上德国不再补贴光伏,电价下调,导致欧洲市场光伏产品需求减少,产业萧条,美国本土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倒闭或停工。

而且美国当时有一批初创的光伏企业采用一套互联网公司的操作手法,将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只是为了炒作概念,推高企业估值,忽视实际的商业应用,也是公司破产解散的重要原因。

但是,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为保护本国新能源产业,占领行业制高点,想抓住光伏产业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就以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补贴和倾销为借口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阻止中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同时借机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作为后来者,中国扶持本国刚兴起光伏企业肯定要采取一定的产业政策。但是,美国认定这种产业政策不符合自由贸易原则。只能美国自己补贴企业,不让别人补贴,明显就是一种“双重标准”,其目的就是保护美国自身的光伏产业。而且美国企业想利用“双反”调查,在倒闭之前趁机“捞”中国公司一笔,获得赔偿。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与奥巴马执政有所不同,特朗普一上台就扛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保护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因为此时的美国经济已经“脱实向虚”,特朗普及其他身后的一批人急切地想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所以光伏产业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他们的选项。

相较于此前的“双反”,这一次美国发起全球保障措施(201调查)并不是以存在倾销或者补贴为前提,最主要的是要将国外的光伏产品和洗衣机挡在美国市场之外,带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

在2017年,美国政府借由美国的Suniva太阳能公司提交的诉讼,对所有进口的全球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保障措施201调查。这次美国本土以外的光伏公司都不能幸免,包括了此前为规避“双反”,将工厂迁往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光伏企业。

为什么撤销201调查

作为具有明显优势的双面光伏组件(同常规单晶电池相比,双面光伏组件在正面直接照射的太阳光和背面接收的太阳反射光下,都能进行发电),美国目前的国内双面产能远不足以支撑未来美国市场对此产品的需求,美国的电站投资者也不愿错失双面,特别是透明背板双面组件的最佳切换时机。而对于美国现在的光伏产业而言,光伏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较小,大部分集中在下游产业,如光伏安装,光伏销售、光伏项目开发、光伏配送等。所以201调查,对美国下游大量光伏从业人员造成影响。

在201调查开始时,美国相关光伏产业内人士就表示过反对意见。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bigail Ross Hopper 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决定令近9000家美国太阳能公司和26万名美国人感到失望。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也于201调查结果公布当日发布声明表示,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使48000~63000个太阳能行业工人丢失工作,导致美国于2018年减少约23000个相关就业岗位,并最终对美国的太阳能行业整体发展造成影响。

而且,美国的制造业人力成本很高,生产的光伏产品必然价格高昂,而进口的产品又面临高关税,这些成本最终只会让美国的消费者买单。天河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美方发起的贸易摩擦行为,最终会转移至美国本土的终端用户,增加本土发电企业以及居民用户的实际使用成本。

美国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美国2019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展望》报告中,各州和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对这方面的投资将会加大,所以在美国不久就会迎来对可再生能源的强劲需求,但美国本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而美国本土以外的太阳能产品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项。

同时,在中国光伏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光伏平价上网在部分地区已经得到实现,光伏应用已经突破传统补贴市场,包括中东、拉美等其它无补贴新兴市场近年来已经崛起,全球性的光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美国的遏制倒逼中国光伏产业升级进步

在“双反”调查之前,中国光伏企业一直面临“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一方面,核心的多晶硅原材生产又国外公司掌握(多晶硅原料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另一方面,光伏产品的销售市场一直在海外,主要是欧美市场,国内市场较小。

欧美的“双反”调查使中国光伏企业开始警醒,要改变这种局面,独立自主,把握自己的命运。

所以“双反”之后,凭借众多国内光伏企业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光伏产业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全产业链,无论在技术还是在规模推动方面都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中国不但是光伏大国,也是核心的多晶硅原料生产大国;不但是光伏制造大国,也是光伏应用大国。由于政策的良性引导和产业的持续进步,中国摆脱了“两头在外”的被动历史。

据美国总统贸易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行业生产的硅片全球占比83%、电池片全球占比68%、光伏组件全球占比71%,均达到了绝对多数。凭借研发、生产制造、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条上的领先技术水平,我国光伏行业已稳稳站立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前列。

虽然美国以提高关税的手段,将中国光伏产品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但是在“双反”之后,中国光伏企业一直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在美国启动201调查之前,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比已经很少了。第一财经就指出,美国制造的贸易摩擦难以阻挡中国光伏产业全球化进程,尽管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在提升,出口需求主要靠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等新兴海外市场拉动。

截止到2018年10月,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美国市场已经不再是国内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全球100GW光伏市场中,国内市场规模约占五成至六成,此外,东南亚、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逐渐替代对美组件、电池片等的出口量。

“531新政”与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

中国光伏产业起初借由欧美对光伏领域的大量投资开始成长,之后,在欧美的“双反”压力下开始蜕变,摆脱“两头在外”的历史,成为光伏制造和应用大国。

在“双反”后到2018年之间,受益于国内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光伏产业装机规模和新增装机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球。但与此同时,光伏应用增长速度过快,负面现象不可避免的出现:部分地区弃光、消纳存在瓶颈,与电网无法协调已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2018年6月1日,国家三部委于5月31日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通知》(即:531新政)。新政中“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比业界预期的更加严格。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对此表示,“531新政”不是控制光伏产业发展,而是希望通过竞争的方式降低上网电价,减少企业对补贴的依赖,下一步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鼓励光伏发电直接与用户直接交易等方面政策,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光伏发展质量,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我国光伏产业的以后发展不能靠国家补贴,要依据市场规则,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最终留下一批高技术高质量光伏企业。

在新政策压力之下,技术的创新会成为企业角逐的重点,高效能,高性价比、多元化性能已经成为光伏电池和组件行业的发展共识。在推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未来市场还需要通过电池与组件端效率不断提升,实现系统成本的降低。

而随着《巴黎协定》的签订,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了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光伏发电以其优势就成了重要选项。随着海外光伏市场进一步扩大,拓展海外市场也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方向,物美价廉中国光伏产品必然成为“宠儿”。

同时在“531”新政发布后,光伏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储能。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光伏发电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光伏市场在全球的不断扩大势必带动储能的市场。“光伏+储能”也被认为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储能或成为下一个“掘金口”。

结束语

经历欧美各种“遏制”后的中国光伏企业实现蜕变,实现了多晶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而且还可以提供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服务,用一个比喻,就是“既是建材商,又是房地产开发商”。同时实现全球化布局,不在依赖单一市场。“531”新政后,光伏产业将向高技术高质量发展,淘汰一批落后企业,中国开始实现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转变。

文章关键词: 光伏关税率先“突围”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