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09:00:25 世纪新能源网 作者: 孙凌伟
近期,逆变器涨价事件炒得沸沸扬扬。据不少经销商告诉世纪新能源网,部分厂家已经开始抢货、限产限发,对于今年户用分布式市场而言,组件涨、逆变器也涨。
芯片涨价 逆变器跟涨
4月9日,某媒体报道,恩智浦、Microchip、意法半导体(ST)等光伏行业主要芯片供应厂家宣布提价,涉及厂家达53家,如瑞纳捷半导体涨价幅度为5%到20%,盛群(合泰)涨幅15%等。消息一出,有关于逆变器涨价的声音频频出现。
4月12日,某头部逆变器企业率先跟进,对客户端宣布了涨价通知。一天后,另一家头部企业也发布了关于产品价格调整的说明,两家制造商均对特定型号的产品上调10-15%。一场由于芯片短缺涨价带来的连锁效应随即发酵。
在一家企业的涨价声明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芯片和IGBT等核心元器件短缺。
芯片和IGBT短缺与逆变器涨价有何关系?追根溯源,还要从光伏发电的原理开始说起。
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阵列、蓄电池、逆变器组件、控制器和交流/直流负载组成。因为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为直流电,要将发出来的电回馈给电网,就需要将直流电通过光伏逆变器转换为电网要求的 220V、50HZ的交流电。
光伏逆变器中,负责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主要功率器件就是IGBT,而负责控制IGBT的,就是芯片。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两种材料的成本,可以占据整个逆变器生产成本的25%左右。
正因如此,上游芯片厂家的集体涨价,才会对下游逆变器企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供不应求 集体涨价
问题在于,此前一直相对平稳的上游芯片市场,缘何近期会突然涨价?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核心电子器件IGBT的短缺。
IGBT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是国际上公认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三次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其直接负责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转换,被业界称为功率变流装置的“CPU”。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应用极广。
而去年一季度以来,“宅经济”推动下,电脑、平板类产品需求增长;三季度以来,汽车、家电市场又持续回暖,叠加 5G、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产业的持续推进,大幅拉动了功率半导体需求的增长,再加上芯片厂商因供应链安全需要提高安全库存,使得晶圆厂产能持续处于满产状态,加剧了晶圆厂的产能紧张。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大部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正在从原先的 6 英寸晶圆生产线转移至 8 英寸生产线,同时分立器件,MEMS,模拟芯片等半导体产品也将大部分生产线转移至 8 英寸厂。而晶圆代工厂近年来的新建产能主要为12英寸产线,新 8 英寸生产线建设步伐缓慢。2019年,全球8英寸晶圆厂仍旧少于200座。虽然根据SEMI预测,由于移动通讯、物联网等需求的增长,2022年8英寸晶圆厂产能预计将增加70万片/月,占现有产能的12%,使全球8英寸晶圆产能达到650万片/月。但根据以往经验,新建晶圆厂从建设规划到投产往往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短期内较难解决产能紧张的困境。
据了解,由于下游需求强劲,各大晶圆代工厂商8英寸厂接近满载。世界先进、华虹宏力去年三季度以来,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100%,联电、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也处在95%的高位附近。工厂已经超负荷运转,供货期也相应延长,以逆变器企业的功率器件IGBT为例,当前的供货期远高于IGBT 正常7-8周的供货期。英飞凌、安森美、Microsemi等 IGBT 供应商 2020Q1的供货期已达13—30周,但仍然供不应求。
掌控价格 源于垄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IGBT的生产工艺要求异常严苛,资金密集,需要长期的人才储备,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量产。
目前,分立IGBT器件领域的前五强占据全球该领域约70%的市场份额,它们分别是德国的英飞凌、美国的安森美、意大利和法国公司合并的意法半导体、日本的三菱和东芝。其中英飞凌独占38.5%的销售额,超出第二至第四名总和7个百分点,在该领域具有毫无疑问的绝对控制地位。
半导体芯片厂家市场占比
尽管也有部分企业在寻求国产替代,但国产化率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 年我国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率低于 50%,其中 IGBT 单管、MOSFET的国产化率不到 40%。
在营收方面,也能看出中外企业的巨大差异:2019 年,英飞凌、安森美在中国区的营收分别为 167.5、99.4 亿人民币;而国内功率半导体营收规模较大的华润微、扬杰科技的营收分别为22.7和20.1亿人民币,仅为英飞凌中国区营收的13%左右,其他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 2019的营收更少,仅为英飞凌中国区营收的3%~5%。
国家早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短板,专门在2010年3月19日下发红头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0年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专项重点明确了以IGBT为代表的器件设计开发及产业化、功率模块产业化。
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中车时代电气形成了集IGBT产品设计、芯片制造等成套技术研究、开发、集成于一体的大功率IGBT产业化基地;比亚迪已相继掌握IGBT芯片设计和制造、模组设计和制造、大功率器件测试应用平台、电源及电控等环节,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在封测领域,上海微电子已成为封测龙头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
但这些,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缺芯仍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需要直面的严峻问题。不过具体到逆变器领域,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逆变器涨价 或难持续
“我们家储备是有的。”“我们正在寻找替代品。”对于缺芯问题,世纪新能源网采访的两家逆变器企业,就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而一位券商新能源行业分析人士则表示,原材料涨价情况比较普遍,但芯片和元器件是否紧缺,也要看每个公司的策略和库存。
“近几年,硅料、组件等价格都在涨,唯独逆变器的价格在一直降,我觉得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某逆变器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不是缺芯的原因,市场经济下,企业追求正常的利润很正常,而价格有涨有跌也很正常。
而市场更关心的问题在于,如果逆变器涨价潮真的到来,是否会造成装机量不及预期。根据业内预测,今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总计新增装机达到150到170GW,国内今年新增装机在55到65GW,整个“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可达70到90GW。
对于市场对逆变器涨价潮的担心,一位受访的光伏行业专家表示,可能性不大。首先,逆变器本身不是什么核心技术,行业内更看重品牌的影响力。此前,中国逆变器企业正是通过价格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一旦涨价,可能会造成已有客户流失。在行业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涨价也很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