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五大发电集团能源低碳转型现状分析

2021-06-24 16:46:01   来源:   浏览:153 评论(0

2021-06-24 15:13:29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 熊敏鹏等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引领我国进入能源体系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作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相关决策部署的指导下,陆续加大能源低碳转型力度。

除了响应国家能源转型决定之外,火电经营困局也是迫使发电集团进行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也出现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趋缓,火电利用小时数下滑,电力供应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加速,市场化电量的增加导致电价下跌,给传统火电运营增添了压力。

在国家能源转型、火电效益下滑的背景下,清洁低碳化是发电集团转型方向的共同选择。笔者从转型战略制定、业务布局、能源技术创新三方面对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这五大发电集团低碳转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转型建议。

五大集团转型现状比较

转型战略制定

“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为国有企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战略方向。五大发电集团作为大型央企,在顶层设计上对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作出了战略部署。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是五大发电集团转型升级战略的核心。

五大发电集团当前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总体方向趋同:一是以规模思维为主导,加强整体布局,注重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在自身优势领域基础上向其他清洁能源类型拓展,能源种类涉及水、风、光、核、氢能等;二是综合能源服务作为新兴市场领域,成为五大发电集团追逐的热点。

横向比较,五大发电集团侧重于不同的主攻领域。从时间轴上来看,“十三五”前期,大唐、华电、华能都将大力发展水电排在首位。同时,华电还将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列入发展重点。而“十三五”后期都增强了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华能将发展风电排在首位,重点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三北”地区风电发展进行重点规划。大唐、华电也将风电作为发展重点。国家电投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作为战略核心,“十三五”后期又提出打造全球一流光伏产业宣言。国家能源集团由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重组而来,于2017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国电集团重视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神华集团是将发展核电和水电放在首位。国家能源集团成立后则将风电发展排在首位。

“十四五”期间转型战略目标。“十四五”期间,五大发电集团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完成能源转型任务。对于清洁能源发展,五大集团提出了不同的战略目标。

五大发电集团都结合实际情况对“十四五”发展战略进行规划,积极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并设置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其中,大唐划定了明确的碳达峰时间线;华电提出有望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华能也设定了碳排放强度目标。

业务布局

清洁能源供应。在电力供应方面,五大发电集团都致力于改善电源结构,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装机成为电力装机增量主体,装机比重持续增多。截至2019年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占比最高,其电力总装机为1.51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为50.5%,比行业平均高10%,清洁能源装机总量也是最多的。华电集团的清洁能源占比仅次于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最低,这是因为其总装机容量居于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单论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大唐最少。

五大发电集团的清洁能源占比不尽相同,各集团的清洁能源发展方向也有鲜明特征。

从水电装机容量来看,华电装机总量最多,大唐、华能、国家电投紧随其后,国家能源集团水电装机最少。

从风电装机容量来看,国家能源集团遥遥领先。截至2019年,国家能源集团风电装机4115万千瓦,占全国19.6%,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集团重视风电发展,重组前的国电集团是过去的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其风电总装机居世界第一。

从光伏装机容量来看,国家电投光伏装机总量1929万千瓦,绝对领先其他发电集团。这一优势源于其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提前布局。2010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突破水电发展瓶颈,确立了“以水电为核心,水、火、新能源发电并举,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开始发展光伏产业链、建设水光互补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国家电投集团如今大规模的光伏产业。201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重组为国家电投集团。国家电投确立了水光互补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多晶硅技术研发,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多晶硅制造、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一体化垂直协同光伏产业链。

从新能源发展角度来说,除了国家电投之外,其余四家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悬殊,布局不平衡,更倾向于发展风电,因为此前投资风电的经济效益更高。但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以及可与城市建筑相结合的丰富应用场景的特点,使得其余四家也开始跻身光伏行业。比如华电就在2019年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光伏投资企业——协鑫新能源。此外还通过参与竞价、平价上网项目布局光伏产业。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0年集中式光伏竞价项目名单中,国家电投竞价规模超过3吉瓦;大唐次之,竞价规模为2.78吉瓦;华能竞价规模为1.43吉瓦;华电竞价规模为1.09吉瓦;国家能源竞价规模为0.61吉瓦。可见,在五大发电集团的新能源产业布局中,光伏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要。

从核电装机容量来看,国家电投仍领先其余四家,截至2019年,其核电装机容量为698万千瓦。国家电投拥有第三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作为战略核心。2020年9月,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获得核准,这意味着华能正式成为国内第四家具备控股建设大型压水堆项目资质的发电集团。而其他发电集团没有核电业主资质,目前通过参股核电项目开展核电业务。

综合来说,国家电投同时具有水电、核电、新能源建设发展能力,无论是从电源结构还是从其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核电产业和光伏产业方面看,国家电投今后都很有可能领衔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

布局高附加值产业。售电业务方面,2015年以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了售电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售电业务有利于发售一体,产销对接,延伸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益。

面对售电市场的竞争,五大发电集团均组建专门的售电公司,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

在发展电力市场业务这一点上,发电集团近几年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快速适应电力市场化交易。为了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强电力市场营销体制建设和多元化经营成为五大发电集团的选择。其中多元化经营有两个方向,一是在需求侧提供综合能源服务;二是发展增量配电网业务,比如华能和国家电投。

综合能源服务方面,五大发电集团中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最早、最迅速的是华电。在“十二五”期间,华电就将发展天然气和分布式能源列入战略重点。华电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做分布式项目最多的,尤其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因此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并积攒了一定的用户资源。2019年,华电正式发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行动计划》,是华电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提出了综合能源服务在发电侧的行动路径,布局落地20个试点示范项目,研究开展25项关键核心技术,并与科研院所、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广泛合作。

大唐是五大发电集团中首个成立专属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公司的集团。虽然大唐智慧能源成立不久,但已开展了不少相关工作。在具体的项目开发上,紧盯上海临港、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雄安新区、珠海横琴、海南自贸区等地政策红利,深入挖掘项目机遇。在对外合作上,该公司也先后与中节能城市研究院、深圳清研院、华润智慧能源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2020年5月,国家电投以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基础,组建综合智慧能源科技公司。2020年7月,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领导在综合智慧能源技术方案推介会上介绍了综合智慧能源总体解决方案及典型商业模式,说明其在很大程度完成了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全面开发的基础准备工作。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家电投在运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共215个。

华能集团亦提出要探索向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的高端价值链延伸,由发电企业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打造一流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在具体的项目开发上,华能已经在海南洋浦工业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多能联供业务。在对外合作上,华能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售配电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虽然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尚未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有明确动作,但从趋势上来看,未来其正式涉入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亦将是必然。

能源技术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发电企业来说,煤电清洁化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五大发电集团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开展创新工作:

一是强化创新战略引领,在企业转型发展战略高度强调创新。

二是搭建相关创新平台。通过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创建技术创新工作室、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举办创新相关活动等方式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

三是完善员工管理机制。比如在绩效考核方面,华能和华电将技术创新纳入考核体系;在员工激励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在科技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市场化薪酬、职业经理人选聘等试点改革;大唐和国家能源集团对员工进行科技奖励;华能则是通过评选“华能创客”“华能工匠”的方式激励员工。

四是通过与高校、企业合作加深产学研融合,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集团在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平台建设、员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更加细致,科研投入也更多。2019年,国家能源集团科研投入为80.1亿元。

从新增专利数的角度来说,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的一系列措施的执行成果颇丰。国家电投2019年新增专利数为1705项,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国家能源次之,新增专利数为1575项。

核电研发是高复杂性、高度知识密集型的工作,国家电投肩负着三代核电自主化使命的同时还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光伏产业。无论是从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明确性角度,还是从现有创新机制建设、科研人才储备的角度,国家电投集团都具备将创新作为长期低碳转型的能力和基础。

转型建议

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一是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发电集团要发展煤电改造技术,开展基于碳排放的运行优化和燃料优化工作,密切跟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能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建设具有良好调峰特性的煤电机组,提高电网调峰能力,从而提高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整合能源价值产业链,布局高附加值业务。把握电力改革、能源生态重构契机,结合企业优势,布局高附加值能源业务,寻找发展新动能。一是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展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供应以及投融资等服务。二是加大售电业务布局。通过“发售”“发配售”一体化等模式布局配售电市场,建立线上售电平台和线下市场营销队伍,培养售电业务人才,开展个性化定价及增值服务等。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建设依托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注重能源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体制、公司治理等方面创新,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用好股权投资、权益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策略,合理设计股权结构,引入投资者,提升资金投入效率和产出能力。

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发展、智能化运维,实现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及管控能力。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与国外大型能源企业相比,我国电力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发电集团应该加速国际化发展,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积极布局东南亚、南亚、非洲、中亚、南美等重点市场,同时逐渐向发达国家拓展,培养海外业务增长点,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05期,熊敏鹏、雷蕾、袁家海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




文章关键词: 新能源 清洁能源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