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09:31:41 人文清华讲坛
此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开展,并于2014年全部启动线上交易。电力行业已经纳入了全国碳市场,后续还将陆续纳入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近日,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人文清华”讲坛发表名为《碳中和,未来之变》的演讲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是中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贺教授同时提醒,碳中和可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对中国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下一个大事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碳交易市场有助于碳减排
贺克斌教授介绍,在2008-2016年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带来的减排数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约占欧盟总排放量减少的4%。我国从2011年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7个省市试点碳交易市场。今年7月底,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加强劲,也将大大推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碳达峰与碳中和与全球承诺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而气候变暖将带来许多灾害。为改善全球气候与环境,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确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升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根据《巴黎协定》框架,各国相继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碳达峰”是指到达某一个时点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排放峰值。碳达峰点之后,排放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承诺,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65%以上和世界经济70%以上。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五碳并举
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公约开始,并一直在行动。相对于1990年,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超过90%。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也从1990年的76.2%,下降到2020年的57.7%。非化石能源的占比稳步上升,到2019年,占比已超过15%。PM2.5的浓度也大幅降低,与2013年相比,2020年平均PM2.5浓度下降了46%。
据贺克斌教授介绍,以能源消费末端治理为主的控制路径,未来十年内的减排潜力基本已经耗尽,因此需要提出新的举措。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在目前,我国面临着“高碳能源结构、高碳产业结构、中高速发展过程”等艰难挑战,“绝不是轻轻松松能实现!”贺克斌教授表示,未来可以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等“五碳并举”的措施来攻克难关。他认为,全国碳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有望大幅度推动降碳技术的应用。
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贺克斌教授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并带领我们高质量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所带来的观念重塑、价值重估、产业重构、广泛影响等根本性变化,也将深刻影响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
在全球推进“碳中和”净零排放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观念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目前,全球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很多国家处于“资源依赖”状态。比如,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煤炭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占全球煤炭75%的储量;石油储量前五占62%,天然气储量前五国占64%。但全球风电光伏的资源分布则相对均匀,随着未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比例逐渐上升后,哪个国家的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谁就能更有效利用能源。经济发展也将脱离“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型”。根据IEA最新碳中和路线图报告,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有一半的技术目前尚未成熟,因此迫切需要在新能源领域进行科技创新,这也是各国竞争的新焦点。
在价值重估方面,目前风电和光伏的发电成本,已经可以与火电成本竞争,但并网成本还较高,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这一块成本将大大降低,因此风电光伏的价值和竞争力,将会被重新认识。
在产业重构方面,以往大家熟悉的“加油站”将变成“加能站”,类似于中石化规划到2025年利用原有3万座加油站、870座加气站,建设成1000 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5000 座充换电站,7000 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等。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碳中和也将带来广泛影响。据估计,2040 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亿辆,每辆车平均65千瓦时电池容量,车载储能的总容量可达200 亿千瓦时,将与中国每天消费的总电量基本相当。
最后,贺克斌教授提醒大家,碳中和可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下一个大事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并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要一起协同创新,培养面向碳中和时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