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0:57:58 亮报 作者: 王薛淄
经系统调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延庆就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建议。他表示,通过大力推广物理电池的多场景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化学电池消耗,有序降低因化学电池高速发展带来的材料大幅上涨、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减少碳排放,防止污染产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此外,消减下来的碳排放及化学污染,可以助力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电池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日常生活。按照发电方式分为化学电池和物理电池。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电池的增量不断加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达62.2吉瓦时,据IVL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按照全生命周期计算,每制造1千瓦时容量的化学电池,会带来150~20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保守估计,2019年我国因动力电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近933万吨。
在我国,由于化学电池一次性投入成本较低,数据中心、应急电源均采用化学电池。从数据中心和应急电源领域用化学电池市场规模最大的铅酸蓄电池来看,2019年中国铅酸蓄电池产量约2亿千伏安时,若逐步开展物理电池替代,按年减少10%铅酸蓄电池量,可减少近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与动力电池当年增长量带来的碳排放量相抵消;按照到2025年减少50%铅酸蓄电池量计算,可抵消掉当年动力电池年产总量20%带来的碳排放量。
事实上,目前以飞轮储能为代表的物理电池技术成熟,并且已拥有近20年的安全运行业绩。通过大力推广物理电池在多场景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电化学电池消耗,有序降低因化学电池高速发展带来的材料大幅上涨、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减少碳排放,防止污染产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对此,就加快推进物理电池应用,推动我国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赵延庆建议要对刚需化学电池的应用范围及标准有明确限定,并从环保角度保证有序回收;对非刚需化学电池的应用范围及标准,抓紧从环保立法、科技立项投入、相关国家标准修订等多角度提出要求,快速推进其他物理电池技术及方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