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8家电力能源央企“一把手”谈数字化战略

2021-02-25 16:33:49   来源:   浏览:95 评论(0

2021-02-25 09:21:37 能源日参

当前,数字革命正以现代网络为载体,通过“大云物移智链孪”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应用,加速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能源电力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转型发展,使得能源革命得以真正实现。能源数字经济是能源行业一次迎合时代的变革,对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都带来了挑战,并以此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战略已经成为能源央企“低碳化”外的另一战略共识,一场竞赛正在拉开。

下面,梳理了最近8大电力央企“一把手”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战略部署。

1、中国华能:融入发展新格局做坚定的数字化转型践行者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

中国华能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数字革命的契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电力生产和能源服务赋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业务创新和模式变革,努力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总体愿景:

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通过数据赋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建设运行成本。建设智慧电厂、智慧矿山等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以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为基础,逐步接入水电、火电、燃机、核电等生产数据,形成中国华能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挖掘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将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的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探索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集团公司由能源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企业管理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以财务共享中心为基础,牢牢把握核心元数据、根数据,不断开放和扩大数据资产,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华能”“智慧华能”建设,加快建设“三色三强三优”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夯实基础阶段(2021年3月底前)。统一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构建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形成共性元数据、根数据。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完成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突破、引领示范阶段(2021年-2022年)。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全业务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管理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全面转型阶段(2023年)。中国华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数据驱动成为发展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中国华能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需要重点把握“3+1”的转型方向:

一是生产数字化转型。融入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成熟技术,推进智能生产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电力、煤炭、交通运输、金融等数字化,保持核心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及运营,实现生产“智能化”,全面提升集团竞争力。

二是管理数字化转型。推进ERP、人力资源、财务、营销、风控等业务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深化各管理系统融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集团业务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全覆盖,共享数字化管理价值,实现管理“精益化”。

三是决策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业务运营分析洞察和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对业务过程提出建议或作出行动,提升公司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全面优化辅助决策能力。依托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建设,通过异构计算、知识计算、社会计算、可视化等方法,打造精细化的数据管理看板、全员数据赋能系统和全方位的数据决策支持。构建自适应、自寻优的数字化决策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展到火电、水电等领域,实现电力生产经营决策“科学化”。

四是构建数字化生态。构建合作共赢数字化生态体系。吸纳市场、技术、知识、关系、资金、服务等方面资源,开展广泛的跨界联系,实现资源动态重组,打造生态运营平台,不断推进数字化生态建设。通过智慧电厂、智慧矿山、智链物流中心、燃料一体化管控、数字化财务等业务领域的数字化整合,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推动实现智能感知、网络协同、敏捷响应、高效决策、动态优化,形成“创新型”生态。

2、中国大唐: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

中国大唐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全面覆盖的信息化体系。从集团层面看,建成包括集团管控、生产运营、共享服务等多环节智能决策数字化平台,实现火电、风电、水电全部发电资产接入集团生产调度中心,构建发电行业首个数字化作战室,持续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资产性能,加速通过各类平台推进生产经营管理转型。组织开展“智慧电厂”试点工作,安排37家火电、水电、风电基层企业从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经营发展等多角度探索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标准进行推广,多个案例已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入选国资委、工信部典型案例。

中国大唐数字化转型愿景

“集团管控、运营生产、创新发展”三大提升方向:

一是通过数字化提升集团经营管控质量,加强战略引领。通过数字化助力完善集团三级管控体制,实现纵向总部与分子公司、横向各职能之间的流程贯通、数据共享、分级控权。构建分岗位、分层级的“全功能集成工作台”。提升集团战略管控能力,实现战略闭环管理,实现对重要业务,特别是“三重一大”的透明管控和智慧决策支持,构建支持经营管理的“数字化作战室”。基于各项职能的全面数字化建立集团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支持服务流程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型。

二是通过数字化提升集团运营生产效率,支持深化改革。构建数字驱动、智慧化的规划、建设、生产、维护、营销能力和体系,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要求,满足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的运营需要,保障风、光、气等清洁能源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中国大唐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供给生态圈,提升企业内外部的协作方式和效率。通过数字化推动深化改革,为建设质量大唐、效率大唐、活力大唐、美丽大唐、幸福大唐提供制度流程的载体、执行监督的工具、经营与生产的基础、商业模式的创新、增进员工沟通的交流平台、更丰富的服务、以及更便捷的操作。

三是通过数字化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广泛应用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能力,通过在集团层面集中构建、逐步沉淀数字化创新的基础能力,为创新模式与服务带来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化手段作为企业未来从生产到服务的能源价值链新媒介,将为企业未来的产业布局谋划与拓展带来先导作用。

“新定位、新管控、新运营、新能力、新架构”五个提升目标:

新定位。将数字化打造成为中国大唐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成为体现企业使命、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数字化将从传统的业务支撑功能转变为战略推动的源动力。

新管控。通过全流程贯通、全要素覆盖,培育基于大数据的集团全方位感知洞察、智慧决策与管控能力,强化集团总部的战略引领定位。

新运营。形成运营流程端到端集成、企业内外部基于生态圈广泛互联、由数字驱动的智慧能力,以适应新能源时代的一体化智慧运营要求。

新能力。构建企业级的数据管理、物联网接入、网络安全等基础数字化能力,支持智能电厂、市场营销等各类快速持续创新的能力,形成组织团队的数字化能力。

新架构。从能力固化、孤立的套件系统为主的架构方式,逐渐过渡到以中台为核心、具备大数据能力、支持微服务、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紧密连接的数字化生态企业整体IT架构,形成资源集约、响应快速、开放创新的企业IT基础平台,形成以云为中心的融合架构,打造集团信息高速公路。3、中国三峡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

当前,三峡集团正处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关键时期,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诸多业务领域,通过数字化实现效率提升、管理优化及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中央企业顺应技术发展浪潮,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是三峡集团推动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积极谋划,争创流域数字化与清洁能源智慧化典范

聚焦主营业务,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围绕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工程,持续升级数字大坝,全面打造智能建造。推进智慧电厂建设,深化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长江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治水新机制、新标准、新技术、新政策。深化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集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辅助决策支持水平。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拓展数字产业化。利用集团公司清洁能源优势,开展高性能、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保障,助力“新基建”。加强技术攻关,实现三峡水利枢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面向流域梯级大型水利枢纽网络安全,建设工控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网络安全靶场,开展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综合防护演练。加快建设长江流域天空地一体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吸引相关方共同参与,面向全社会提供流域数据资源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高效实施。重点围绕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海上风电、生态环保等业务,从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管理提升、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五大方面,加快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重大专项。以项目为依托,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跨企业、跨部门联合实施团队,探索建立平台化、敏捷化的新型数字化组织。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跟踪、评价、考核、对标和改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4、中广核: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建好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

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广核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意义重大。一方面,核电行业具有技术难度大、生命周期长、系统装备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高质量的数字化对于提升核电本质安全水平、保障机组全寿期安全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风电、太阳能等发电装机点多面广,数字化技术对于微观选址优化、发电功率预测、设备运维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贡献巨大。因此,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更好形成清洁能源领域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一是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

二是实施核电全寿期数据管理和智能管理,打造中国广核特色“核电工业4.0”。

三是积极打造核电全寿期数据资产管理的核心引擎和前台工具。

四是积极推动经营管理数字化、流程化,实现了集团流程管理全覆盖。

中国电建:推动中国电建数字化转型探索,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一流企业

5、中国电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

面对“数字+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建从“打通内部、融合外部、构建生态”三方面着力,以产业数字化为目标,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紧紧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益化生产、数字化建造、现代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一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基础数字技术平台

中国电建通过自主研究的BIM仿真平台系统,为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底层支撑,成功应用于数字横琴、数字前海、数字雄安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工程数字化水平,推进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形成支撑服务工程建管运的大数据平台

中国电建通过构建符合集团管理特色的PRP-ERP-GRP项目管理体系,形成“项目-企业-集团”三层架构的生产运营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快工程资产信息化数字化步伐,创新生产和服务模式,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三是通过“工程产品+服务”推动建造服务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驱动,打造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四是构建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

通过数字建造驱动,依托建筑行业产业链,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重构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把传统工程管理、传统基建融入到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推动工程设计、监造、储运、施工、调试、运营、维护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形成新的生产力、竞争力,形成新设计、新建造和新运维,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和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6、国家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 辛保安:

抢抓数字新基建机遇 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推动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近期,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这些年,我们坚持把数字化转型摆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推进,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数字化是适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广泛应用,能源转型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进一步凸显。无论是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和消纳要求,还是支撑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交互式、移动式设施广泛接入,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推动电网向更加智慧、更加泛在、更加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升级,持续提高能源供给清洁化、终端消费电气化、系统运转高效化水平,在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化是提升管理改善服务的内在要求。国家电网运营着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并网新能源规模最大的特大型电网,迫切需要以数字化、现代化手段推进管理变革,实现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时感知、可视可控、精益高效,促进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全面提升。面对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的客户需求,也需要以数字化提高电力精准服务、便捷服务、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字化是育新机开新局培育新增长点的强大引擎。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普遍选择。今年全球蔓延的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进程,线上消费、新零售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家电网在网络、平台、用户、数据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在电价持续降低、经营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下,深挖资源价值和潜力,以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业务、促进产业升级,开拓能源数字经济这一巨大蓝海市场,是我们走出发展困境、培育新动能、开辟新空间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在十多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数字化转型建立在数据的准确采集、高效传输和安全可靠利用的基础上,离不开网络、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我们坚持不懈狠抓数据管理。针对电力数据采集规模大、专业覆盖广、数据类型多等特点,建立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按照“盘点-规范-治理-应用”的思路,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最小化的数据共享负面清单,推动数据规范授权、融合贯通、灵活获取,实现“一次录入、共享应用”。构建智慧物联体系。电网企业拥有海量设备资源、联系千家万户,通过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5亿只智能电表,构建分布广泛、快速反应的电力物联网,有力支撑了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建设数据中心。强化“两级部署、多级应用”,建成北京、上海、陕西三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加快27家省公司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实现核心业务数据统一接入、汇集、存储,服务器超过1.9万台,存储容量近30PB。打造企业中台。着眼满足共性需求,突出抓好数据、业务、技术中台建设,实现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通过核心业务共性内容的沉淀整合,提供企业级共享服务900余项,促进了各类业务运营和创新应用。今年以来,我们在数字新基建领域投入247亿元,全面部署电网数字化平台、电力物联网、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十项重点任务,与41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电网业务,促进生产提质、经营提效、服务提升。推进电网生产数字化。强化电网规划、建设、调度、运行、检修等全环节数字化管控。例如,推广应用图数一体、在线交互的“网上电网”,有力支撑各电压等级电网在线可视化诊断评价、智能规划和精准投资,基本实现“电网一张图、数据一个源、业务一条线”。推进企业经营数字化。以人财物等核心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方面,构建多维精益管理体系,促进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精准核算每个业务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在物资管理方面,初步建成现代智慧供应链,实现物资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推动智能采购电子化、数字物流网络化、全景质控可视化,每年投标成本降低70%,累计降低库存储备约80亿元,被商务部作为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推进客户服务数字化。通过打造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的“网上国网”平台,全面推行线上办电、交费、查询等125项业务功能,实现服务一个入口、客户一次注册、业务一网通办。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1.26亿,线上缴费9.8亿笔,金额1400亿元。特别是疫情期间,大力推行线上办电,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便捷服务,以及“欠费不停电”“不计滞纳金”等贴心服务。

三是积极拓展数字产业化。电力大数据是一座“富矿”,有巨大的价值挖掘潜力。国家电网积极发展平台业务、数据产品业务,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服务。积极开展能源电商业务。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能源电商平台,聚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物资电商化采购,提供电力智能交费服务,并不断拓展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低成本、优质高效的平台服务,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2.7亿,今年1-9月平台累计交易10441亿元、同比增长57.3%。积极开展智慧车联网业务。搭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103万个,为经营区域480万辆电动汽车绿色出行提供便捷智能的充换电服务,实现“车-桩-网”高效协同的能源互动,助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拓展电力大数据征信服务。利用企业用电数据,积极开展信贷反欺诈、授信辅助、贷后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破解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目前17家省公司及国网电商公司与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935家中小微企业融资33.8亿元。积极服务政府精准施策。在服务环保监测方面,开发智慧环保电力大数据产品,在线监测污染源企业排污情况,在四川成都已将6078家环保重点受控企业用电信息接入环保监测平台,帮助生态环保局1小时内完成所有企业线上巡查。在服务复工复产方面,今年疫情期间,公司首创“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提升数字化保障能力。国家电网始终将组织、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证。在组织建设上,分别在总部-省-市三个层面设立了专业部门负责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并依托公司科研、产业单位和互联网公司等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强大的数字化支撑力量,形成了层次清晰、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发展组织体系,特别是组建国网大数据中心,专门开展数据运营、大数据分析挖掘等工作,强化了公司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在技术攻关上,结合自主研发、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等多种方式,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加大电力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力北斗等新技术攻关力度,强化数据技术研发,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公司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已经试点上线运行,北斗基站建成投运1132座,各项重点数字技术研发正在快速推进。在网络安全上,公司坚持人防、技防并重,持续筑牢互联网大区、管理信息大区、生产控制大区三道防线,构建了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同时,注重以攻促防、平战结合,常态化开展网络实战攻防,持续提升防护能力。在“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中,公司夺得全国防守方第一名。

回顾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有以下四点深切体会: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涉及各层级、各领域、各业务,既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纳入企业战略进行统一研究、整体部署,确保方向正确、上下同欲。

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推进,而是双向发力、迭代创新。在技术路线、通信协议、接口标准、数据规范等方面,需要通盘考虑、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在具体应用开发、业务开拓上,需要更加尊重基层首创,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迭代完善、创新突破。

三是坚持需求牵引、价值导向。数字化转型不能盲目跟风、不是大拆大建,关键是满足需求、创造价值。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开发什么,着力用数字化手段解决生产、运营、服务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深挖资源潜力,着力将数字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为企业、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四是坚持数据开发与保护并重。电力数据既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也能够直接反映经济运行、社会民生、产业运转、用户信用等情况,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因此,在挖掘数据“富矿”价值、开发数字产品、发展数字经济时,必须把安全合规作为前提条件,确保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坚决防止发生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由于网络安全引发的大电网安全事故。

7、南方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 孟振平:

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予的机遇,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服务“两区一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和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区位优势,把握“两新一重”发展机遇,在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建设上用劲发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建设数字电网,促进能源资源畅通循环。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资源循环的配置平台。南方电网以电网更加智能、安全、可靠、绿色、高效为目的,以促进能源转型升级、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创新提出建设数字电网,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开放性、交互性、经济性、共享性,赋予电网更多的新特征和新应用场景。以“电力+算力”支撑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全面建成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以数据模型算法赋能电力供应,形成强大的“电力+算力”,驱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调度,实现网域清洁能源基本全额消纳,公司连续三年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消费革命。建成投产一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打造国内首个开放的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平台。试点基于分布式可控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运营,促进能源消费从单一、被动、通用化的利用模式向融合多种需求、主动参与、定制化的高效利用模式转变。创新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能源交易机制,探索能源交易新模式。以数字电网提升能源配置效率。利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打造覆盖电网全过程、生产全环节的数字孪生电网,实现传统电网的赋能升级,能源配置得以全景看、全息判、全程控。大力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实现电网海量终端设备的实时管理。综合利用直升机、无人机、在线监测装置等智能装备,实现重要输电线路数字化仿真全覆盖。通过站端主要设备智能化、一次系统模块化、二次系统集成化,推进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应用数字技术提升配网可观可测可控水平,建成深圳福田、广州中新知识城、珠海横琴等高可靠性配电网示范区,打造数字配电网典型案例。以标准化工作抢占数字电网国际创新制高点。成立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聚焦电网智能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组建IEEE PES数字电网技术委员会(中国),把实践成果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世界能源电力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打造数字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是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更是电网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方电网大力建设数字企业,推动数字化运营与决策,实现管理化繁为简,提升管控力、决策力、组织力和协同力,让企业治理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构建完善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业务的一体化数字业务平台,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作,实现所有工作各行其事、各尽其职又高度协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技术赋能业务,提升业务效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升财务工作效率80%以上,计量物资集约化管理降低库存52%。以数字实现精益管理。建设企业运营管控平台,打造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企业驾驶舱,以数字技术实现管理量化,把量化管理作为精益手段,实现战略运营、业务运行、产业链运转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和风险管控,提升洞察能力与集团管控水平,全面支撑公司运营风险管控和科学决策。以资产作为治理纽带。大力推动资产数据化,深化资产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和数字化协作应用,促进资产管理各环节有序运转、高效协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化,建设健全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价值创造能力。

升级数字服务,全面满足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驱动用户用能需求潜能不断释放且持续得到满足,是电网企业落实“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的具体行动。南方电网通过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战略转型,着力构建现代供电服务体系,依托数字技术推动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可靠、便捷、高效、智慧的新型供电服务。以能源数字服务解放用户自由发展的用能需要。建设互联网统一客户服务平台,深化互联网服务应用,大力建设线上智慧营业厅,打造数字化用户旅程,实现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两覆盖”,全网自动抄表率99.32%,电子化结算率99.27%,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用电分析、停电主动告警和实时监测等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用能用电服务,切实增强用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能效数字服务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用能体验需要。打造前中后台现代组织架构,依托数字平台,建设以“服务用户、获取市场”为关键的敏捷前台、以“资源共享、能力复用”为关键的高效中台和以“系统支持、全面保障”为关键的坚强后台,建立灵活高效的用户需求响应机制,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南方五省区12398投诉大幅降低,广东、广西电网公司及广州、深圳供电局连续多年在地方公共服务评价中名列第一。以赋能数字服务提升“获得电力”对营商环境的贡献。实现用电全业务线上办理,全面推广居民和小微企业低压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让客户办电“一次都不跑”,疫情期间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办好电,有力支撑复工复产。公司所属单位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电力可靠性排名前十中占据六席,粤港澳大湾区9市客户平均停电时间1.88小时,深圳客户平均停电时间32.4分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广州分获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获得电力”评价前两名。

发展数字产业,助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竞争力。数字化时代,数据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是新一代“石油”和新的价值增长点。南方电网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资源的价值,整合能源产业价值链,助力能源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提升。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产业链价值。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在能源产业链中的龙头作用,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据中心运营、通信资源共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资,2020年至2022年投入1200亿元实施62个重点项目,放大电网资源价值,更好服务能源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固链强链补链。研发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器、特高压直流套管等核心装备,构建高效能源产业供应链,利用电力大数据专业属性强、实时准确性高的特点,对接供应链相关方和工业互联网,实现与供应商、物流商、服务商的业务贯通和数据共享,促进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和产业链全局优化。以发展能源数字产业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建设数字生产融合体系,构建数字产业新业态。成立南网互联网公司,利用电力大数据覆盖范围广、联系用户多的特点,建设南网商城,拓展数据交易、智能缴费、电子商务、智慧用能、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打造产融合作新生态,利用电力大数据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独特优势,开发金融风控征信数据产品,支撑金融机构风险监控预警和精准客户服务。对接数字政府,服务城市治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着力做好企业用电数据和复工复产情况监测,发布制造业指数、电力景气指数,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

身处数字化时代洪流,推进数字化转型当奋勇争先。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推动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建设,积极拥抱和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提升公司价值整合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网力量。

8、国家电投:以数转型 用数发展 因数创新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钱智民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能源革命的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要求,明确提出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将创新引领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的胜势。

势在必行 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当前,世界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数字经济成为国际竞争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继对央企提出数字化转型要求。数字化能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成为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构建的重要动力。

能源数字化大势所趋。数字技术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持续活跃,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驱动供需方式重构,围绕能源消费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孕育新的商业模式、交易模式。电力体制改革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清洁化、市场化、多能协调、多元共享为特点的现代能源体系正在构建。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能源数据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美丽乡村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进能源数字化是责任更是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技术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球能源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国家电投作为能源行业的中坚力量,具备鲜明的创新驱动特点,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智慧能源建设示范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在能源数字化先行一步,力争为保障能源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家电投以数字化能源基础设施为基础、数据作为新发展要素,推动能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环节的“安全、提质、降本、增效”;应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能源消费体验,打造新型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向清洁能源服务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持续创新业务增长点。

主动变革数字化转型探索见实效

国家电投抢抓发展机遇,按照“智慧+N”的总体思路,将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转型和治理水平提升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开放协作,构建能源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圈。积极与外部互联网公司和数字化企业开展合作。牵头成立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发挥能源行业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平台价值,开展能源安全、能源大数据利用、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与实证基地建设工作,打造国家能源智慧大脑,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共同提升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能源新业态,国家电投将综合智慧能源作为“2035一流战略”实施最重要的增长极,率先成立智慧能源公司;推出智慧城镇、产业园区、集群楼宇、能源基地等4大类24个场景综合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并取得多个成功案例:在北科等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研发多能流能量管理系统,冷热电气多能耦合和源网荷储协同,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乌兰察布大型能源保障基地以数字化风场、智能风机建设数字化运维平台,实现六个一流;龙羊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水光互补;海上风电的设计、建设、运营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广东横琴综合智慧能源站等项目,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基于分散式的全局自动寻优控制。

增量创新,扩大清洁能源数字化先发优势。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在青海建立光伏产业实证基地,打通了设计、制造、实证全产业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形成光伏发电最优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光资源转换效率;在江西打造的全国首座“智慧光伏电站”,实现六个国内第一;自主开发了风电智慧化技术平台——御风系统,具备风资源评估规划、智能电力气象预报和场站智能控制等功能;开发海上风电气象服务保障平台,结合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保障海上风电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目前,国家电投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7个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集中管理分布在全国的新能源装机,通过智能化集中控制和远程诊断技术,全面提高新能源管理运营水平。重型燃机加速研发,实现数字燃机交付。核电以智能设计驱动全产业链发展,培育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输出能力。

存量产能数字化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降本增效。水电在全国率先实现对流域电站的远程集控,在湖南首创跨流域大坝群及库区地质灾害的全天候安全监测、全流域水情信息自动预警;新疆五彩湾电厂构建统一的智慧数据中心,将智慧安全、智慧运行、智慧检修、三维数字化电厂等模块有机结合,成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示范项目;中电普安、中电四会建设数字化电厂。

管理数字化基本覆盖,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建设了综合计划预算与综合统计、投资管理、人力管理、司库管理等集团统建应用,提高资源集中调度能力;法务管理、采购管理等应用建设实现全集团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统一;综合办公、融媒体等系统在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协作效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挖掘数据价值,推动应用创新。国家电投成立了大数据中心,以“1+8+N”的形式推进集团云边协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建成3个大数据分平台和50个大数据边平台,开发近50个大数据应用产品。运营监管平台接入风电、火电、环保等产业的1000多个场站,实时、准确掌握生产一线的运行状态。每年面向全社会组织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吸引众多的科技企业集聚,拓展内外合作创新渠道,不仅形成多项成果,还以集团数字化应用一张图为桥梁对接供需,实现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创新创业质量。

砥砺前行 建成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

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数字技术融入集团公司经营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全面数字化,生产、运营、服务和办公、管理全面智能化,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引领的数字文化,人人用数据、人人管数据。

赋能产业创新,推动集团公司成为需求为主导的能源服务企业。集团公司从传统能源供应向多能互补、源网荷运售互联互动的高端价值延伸,加快拓展综合智慧能源,积极推进绿色电能替代。高质量完成能源工业互联网专项重点工程,加大产业集聚和“能源+”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交通的跨界深度融合,以能源数据为主线,与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数据融通,助推发展动力、能源结构和产业模式转型。

赋能管理创新,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数字化驱动集团公司持续优化权责清晰、管理精准、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人、财、物资源全集团统筹,为前端市场竞争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实现组织架构灵活、充分授权赋能、资源敏捷融通、监督监察有力的反脆弱型组织,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全面建立。

赋能创新生态,跨界共赢未来。以价值共创为导向,以数字化平台、技术为纽带,跨界聚合产业资源,打造轻资产型、集约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集群,促进能源与交通、地产、民生、社会治理融合,引领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国家电投将基本建成综合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国内领先”。到2035年,集团公司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文章关键词: 8家电力能源央企“一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