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股市风光背后,内卷的光伏行业

2021-01-26 16:44:46   来源:   浏览:101 评论(0

2021-01-26 09:13:05 Mr蒋静的资本圈   作者: Mr蒋静  

过去一年,光伏行业颇为风光,成为资本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光伏龙头隆基股份,市值从2020年初的1000多亿元增长到目前的4700多亿元。通威股份、阳光电源、中环股份的市值先后突破或冲击1000亿元,通威更是一度突破2000亿市值。上机数控的股价涨幅接近10倍,位居A股前列。

天合光能、晶科电力、中信博、固德威、赛伍、帝科、奥特维、上能电气、正帆、英杰等纷纷A股IPO。阿特斯、晶科能源宣布回归A股。此外,还有不少光伏上下游企业正在排队或者准备IPO当中。

但是,在资本市场风光的同时,光伏企业并不从容,就像不能停歇的金枪鱼一样,内卷明显,从硅料,到玻璃,再到大小尺寸,以及HJT与Topcon之争,乃至储能布局,光伏企业始终面临着战略选择的难题和业务布局的窘境。

硅料紧缺

1月22日,上机数控公告,与新特能源签订7.035万吨“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合同,月度议价,预计2021-2025年合同金额约60.501 亿元(按当前市场价86元/kg),占公司2019年营业成本的1088.23%,属于特别重大合同。

作为硅片新贵的上机数控与上游签署长单采购合同,提前锁定硅料采购量。这背后的现实是,行业硅料产能不足,硅料价格波动厉害,2020年多晶硅菜花料价格波动区间29-67元/kg,致密料价格波动区间59-94元/kg,年中低点到年底高点平均涨幅翻番。

截至2020年底,硅料产能约为54.5万吨(对应约180GW),由于硅料产能建设周期较长(一般约18个月),预计到2021年底也仅为57.5万吨(对应约190GW),这个供应量仅能满足头部企业实际出货量的需求,相对于近年新增的大量电池及组件产能而言,大量下游企业将面临“无米下锅”的情形,而且供求关系失衡情况下的价格上涨,还将碾压下游的盈利空间。

硅料,将成为2021年光伏行业最大的灰犀牛,全行业都在静静地看着它施展威力,而大部分企业又无能为力。

玻璃跌宕

同样,1月21日,东方日升与福莱特签署采购光伏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2023年采购34GW(约2.34亿平方米)光伏压延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89.08亿元人民币(按3.2mm光伏玻璃均价42元/平方、2.0mm光伏玻璃均价34元/平方测算)。具体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

2020年光伏玻璃遭遇产能不足,3.2mm光伏玻璃的价格从年初的29元/平方上涨到目前的42元/平方,涨幅45%。截至2020年底,光伏玻璃产能约为2.86万吨/天,预计到2021年底将超过5万吨/天,随着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光伏玻璃的供求关系将会逐步缓解,价格也有望逐渐回落,但短期对下游组件利润空间的冲击已经不可避免。

对于光伏玩家而言,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锁定规模,价格浮动,保障盈利空间,尤其对龙头企业而言都是双赢的事情,这也是光伏行业一体化冲动的本质原因。

大小尺寸之争

从技术及成本角度,大尺寸是光伏行业的发展方向。大小尺寸之争,实际上是旧产能与新产能之间的利益争夺。

光伏技术进步太快,旧产能往往尚未折旧完毕,新产能就把旧产能拍在沙滩上了。因此,旧产能必然会奋力反抗,多用一日,就多创造一天价值。

目前,新增产能基本上都是210向下兼容,也反映了行业内的态度。大小尺寸及大小功率的不断进步,使得新旧产能之间以及新旧势力之间的争议总会存在,不可避免。

光伏内卷,在这个方面也是淋漓尽致。

HJT与Topcon之争

同样,HJT与Topcon也是新旧产能之间以及新旧势力之间的争议。

本公众号曾于2020年12月9日发表了《如何看HJT和Topcon之争》对这个话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这里不再累述。

目前,这个争议仍在持续,但呼声颇高的HJT仍然没有取得产业化的新进展,除了通威,仍不见GW级投资,毕竟成本是第一位的,情怀不能转化为利润。

而基于PERC的Topcon在新增PERC产能中,总是留有余地,也反映了产业方对Topcon的暧昧态度。

HJT与Topcon之间的争论,还将持续消耗光伏企业的战略定力。

下游招标之苦

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至少1200GW风电和光伏的目标,同时还有2030和2060碳排放目标,在宽松货币背景下,能源国企成为新能源主要投资方。国内市场的招标模式,价格成为重要考量因素,这让上游组件企业互相碾压,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光伏行业的规模看起来很大,但很难开心享用,毕竟分羹的人太多,变数很大,还互相碾压。

储能的艰难前行

随着新能源占比提高,锂电成本下降,储能的经济性逐渐体现,不少新增项目都是“光储一体化”。光伏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储能的阶段。

实际上,从天合到晶科,再到阳光电源,光伏企业在储能领域布局较早,但前些年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只是阿特斯在海外储备了不少项目,阳光电源则刚刚开始破局。

光伏-储能的庞大市场不可否认,但国内储能市场尤其是2B市场,也面临类似光伏电站的宿命,下游国有业主的招标模式,会让上游制造端难以获得较好回报。前些年,调频储能领域就经历了这样的内卷命运。而海外市场,看起来更加肥美,但对品牌和渠道的要求颇高,难以一蹴而就。

光伏行业在新能源大浪潮中,风光无限,空间庞大,但在预期一致的背景下,群雄逐鹿,竞争压力很大,从技术迭代,到产业链保障,再到下游竞标消纳,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可以轻松躺赚。

作为行业是美好的,作为个体是艰难的。


文章关键词: 股市风光背后,内卷的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