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电力局部短缺,还需要市场吗?

2021-01-14 16:11:26   来源:   浏览:211 评论(0

2021-01-14 09:50:06 南方能源观察   作者: 姜黎  

“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为优先,加大力度做好能源安全稳定保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2020年12月25日起,此前因“双控”遭遇限电的浙江义乌,路灯、园区、工厂和公共场所的用电已陆续恢复正常。但寒潮再次来临,12月28日,浙江省发布《关于做好防御强寒潮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电力、天然气等部门细化完善迎峰度冬能源保障应急预案。

不过,此时的义乌已经不慌了。相关媒体报道,数天内,整个义乌的发电机被一抢而空,企业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限电,纷纷购买或租赁了备用发电机。

业内人士评价指出,为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采取的“无差别”限电,如果让大部分企业用上柴油发电机,恐怕即便限电,“双控”目标也难以完成。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能源需求弹性其实是下降的,换言之,几乎没有人能再忍受停电之苦。据笔者了解,2020年12月中部分地区的限电确实波及到了居民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并非有意为之,而只是受到了工业用户拉闸的波及,类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早在局部缺电话题刚刚出现时,就有电力市场从业人士陷入焦虑:在供给过剩环境下,由于引入市场竞争能够带来显著的红利,电力市场建设更易推进,而在供给趋紧时,涉及价格上涨等敏感话题,往往给市场建设带来额外压力。

据笔者了解,近日部分电力现货试点已经开始讨论,2021年或将保持结算试运行或试运行阶段,暂不进入正式运行。

实际上,供给趋紧时,电力市场并非发挥不了作用,反而能够破解“无差别”限电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

前述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电力短缺时段,有价格信号牵引,企业会做出是否花更高的价钱去购买电力以保障生产的决策,这个过程自然会让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生产得到保障,而不是所有生产线都被迫停下,只好借助柴油发电机,反而增加了碳排放量。

在广东电力市场设计初期,业界围绕用户侧是否可以参与决定价格的话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当时,有能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电力市场应当不仅仅适用于供给过剩时期,也应当适用于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保障用电意愿最强的用户的供给。这种思路实际上是引入了“用电权”的概念,对于大工业及工商业用户来说,以其付出的经济代价区分用电意愿,授予用电权利可以说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但效率之外,部分大工业或工商业用户产出的产品与国计民生相关,在一视同仁的市场中被分配之后,还需要设计市场外的二次分配机制,以保障它们的生产。相比之下,如今采取的“无差别”限电模式,是最简单的治理方式。如若采用更精细的治理模式,则需要从政策到系统运行规则的全盘设计,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另一个难以突破的天花板是电价。一旦真正运用市场化手段在供给紧张时配置资源,涨价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现货市场里瞬间的价格飙升以及短期内电价的上涨,目前看来,仍然难以令决策者接受。

但如果市场方式能够为长期经济发展带来红利,何不坚持一试?


文章关键词: 电力局部短缺,还需要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