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3:07:01 河南法制报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省市县乡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齐抓共管,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九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胜利收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愈发彰显,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优良天数增幅全国第一重污染天数下降60%
近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幅大,也就是各项污染物下降幅度大。“十三五”以来,河南省PM10、PM2.5分别下降38%、35%,SO2下降70%,CO下降48%,NO2下降26%,重污染天数下降60%,地表水COD、氨氮、总磷也都大幅下降,劣Ⅴ类断面下降20个百分点,目前已消除;省辖市建成区150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不少指标的降幅在京津冀乃至全国都是排在前面的。
二是增幅高。2020年,河南省实现245天的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2天,增幅居全国第一位,比全国均值17天多了3倍多;全国337个城市优良天数增幅大的前十名城市中,有河南省7个,平顶山位居第一,同比增加76天。地表水9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比例76.6%,比2015年提高了25.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目标。
三是保障好,也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发挥得好。南水北调库区及中线干渠河南段持续保持Ⅱ类以上水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全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黄河流域18个国控断面全部达标,Ⅰ~Ⅲ类水比例94.4%,远超国家规定标准,保障了黄河水质安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此外,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形成了农用地污染状况的“一张图”,率先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展绿色化生产,如烟叶、食用菌生产中的电代煤、气代煤等,整个河南的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可谓是亮点频出,可圈可点。
关停落后煤电机组300多万千瓦淘汰黄标车125万辆
硕果累累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副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说,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扛得非常牢;其次是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意识强,氛围浓;更有广大企业在污染治理上给予了很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绿色发展、保护环境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十三五’以来,累计关停落后煤电机组300多万千瓦,淘汰黄标车125万辆、老旧车36万辆,取缔‘散乱污’企业12万多家,推进清洁取暖‘电代煤、气代煤’540万户,特别是2020年列入国家淘汰清单内的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到位。”王仲田表示,环境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成效十分显著。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通过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的推进机制越来越健全。中央、省委先后下发了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负有责任的部门已达58个,责任更加明确;“十三五”以来各地先后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35部,颁布地方性标准25项,使污染治理更加有章可循;建立了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对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职情况依规督察,促进了各级干部履职尽责。在工作实践中,河南省还不断完善生态补偿、绿色调度、考核通报、排名约谈、督察问责等制度,鼓励先进、奖优罚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021年: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细颗粒物和臭氧控制是关键
省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前不久刚刚召开,面对全会确定的任务,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又将从哪几个方面着力?
王仲田说,全会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推进节能降碳,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生态强省,建设清洁美丽幸福家园,作为生态环境系统责无旁贷。“我们将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树立问题导向,持续推动环境突出问题解决。当前主要问题还是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要坚持一条主线,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力争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二是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要做到三个治污,也就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调好四大结构,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还要落实7个严控,即做好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烧、控排、控烟花爆竹。”王仲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