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大气治理北京实践:一天一天争取来的好天气

2021-01-11 16:50:30   来源:   浏览:212 评论(0

2021-01-11 16:44:07 北京日报   作者: 骆倩雯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PM2.5浓度首次实现“30+”,浓度较2019年下降9.5%。

这也是每个人切身感受到的变化。2020年连续322天无PM2.5重污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6天,较2019年增加36天。

从2013年PM2.5年均浓度89.5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北京正通过精细治理,扎扎实实,一微克一微克地把PM2.5浓度“抠”下来,给市民更多蓝天。

监测细:1200余个“毛细血管”渗透到街乡

大气治理,北京努力多年,从2013年至2016年,北京市的PM2.5年均浓度每年递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到了2017年,年均浓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比上一年一下降低了15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进一步加大。

实现突破的关键点,除了连续几年治理环境效益的逐渐释放外,正是1200余个高密度网格监测网络的建成,由此打通了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大气治理向着精细化迈进。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王欣告诉记者,大气环境的管理始于监测,也止于监测,以监测发现问题,以监测评估效果。而在2015年,北京仍然重污染频发,PM2.5浓度居高不下,当时全市35个监测站点已经无法满足北京市的监管要求。当时,压减燃煤、工业减排等工程性减排措施也已经接近尾声,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需向管理要减排,向精细化要成效。

“数据只能支撑到区一级,没有办法渗透到街乡,但很多散乱的污染源都分布在那里,单个污染虽然不大,但加起来的总量对全市影响很大,没有监测数据作为支撑,监管乏力。”王欣说,随着大气治理的不断深化,治理从城市中心区走向城乡“遍地”,从治理重点点源走向“小散乱污”综合整治,从定期总结问题走向实时全时应对,从单部门实施走向多部门联动和全民参与,而这一切都需要监测数据作为支撑。换句话说,“注重细节”的管理需求需要反映污染物分布细节的监测结果来支撑。

2017年,1200余个高密度网格监测点如“毛细血管”般在城市中铺开,覆盖325个街乡镇,平原地区以3×3公里、山区以8×8公里为网格布设,与35个传统标准化的监测站点一起,构成了北京市PM2.5地面的监测网络,也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新一代”高密度监测技术和管理支撑体系。这在全世界还是第一份。

管理细:325个街乡镇每月排名

大气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功效,全看各属地职能部门的发挥。各街乡镇治污措施落实是否到位,直接显示在PM2.5的数据上。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依托高密度监测网络,全市对325个街乡镇每月定期考核排名空气质量,全市排名后30名的街乡镇和各区排名后3位的街乡镇将被通报,甚至面临约谈。

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前年夏季的时候PM2.5数据偏高,在全市排名靠后,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亚运村街道进一步加强了对施工工地的管理,无论是城建的大施工项目,还是小型的市政或者绿化施工项目,每天上下午都有专人去巡查,街道城建科和城管执法队也联合起来,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

在街乡镇每个大气治理工作人员的手机里,都下载了“北京空气质量”APP,有了这个软件,就能实时了解到辖区内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数据起伏很大,就能及时发现突然“冒泡”的污染源,第一时间制止污染行为。“APP里可以实时看到各街乡镇的排名,数据一个小时更新一次,PM2.5的实时数据,有助于我们及时排查问题。”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胡晶说。

有一次,奥体中心的数据异常升高,前一天还处于低值。负责大气环境的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去现场查看,发现是因施工没有做好抑尘措施,当时就让施工方停止作业,先落实降尘措施。

亚运村街道还聘请了第三方服务公司,开发了一个“亚运村环保” APP,在街道13个社区里分别设置了一个微站,能实时看到各个社区的数据。如果当月街道的排名不好,该公司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和研判的相关资料,采用雷达走航帮助排查污染源,在街道内全面定位污染源的踪迹。

“最后一公里”的监管打通了,大气治理成效显著。去年前11个月,亚运村街道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在朝阳区排名第二。

功夫细:“上屋顶下边角”全面治理扬尘

有了翔实的监测数据作支撑,街乡镇有了“眼睛”,哪里有污染源,都逃不过监测站点的法眼。属地管理者主动减排治污,基层环保的力量被充分调动,他们开始用“绣花”的功夫治理大气污染。

近年来,随着治污的推进,燃煤污染已经逐步退出污染“大户”行列,北京市最新PM2.5源解析结果表明,扬尘对PM2.5排放贡献率已达16%,超过燃煤和工业,成为本地第二大排放源。

东城区也不例外,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已经占PM2.5来源的15%以上。原来,东城区的背街小巷本来由人工负责清扫和垃圾捡拾,工作虽然做了,但尘土残存量始终居高不下,难以达到一级保洁标准。从2018年开始,东城区以东四、天坛街道为试点,购置了适合胡同使用的洗扫吸一体化专业机械,实现了胡同清扫保洁由扫到吸的转变。

如今,每天在街道或者胡同的道路上,都能看见一台小型的吸尘器在作业,边边角角任何细微的点都不放过,时不时还喷洒一些清水,抑制扬起的尘土。东城区生态环境局综合科副科长滕颖告诉记者,自从精细化保洁作业实施以来,东四、天坛街道的尘土残存量始终稳定低于10克/平方米,甚至可以低于5克/平方米,效果显著。

目前,采取机械吸尘、机械洗地、机械冲刷等组合作业模式已经在全区各街道全面开展,胡同精细化清扫保洁每天选取30至40条道路进行道路尘负荷监测,并对各街道道路尘负荷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道路有了吸尘器,屋顶也不能落下。东城区的建筑物和院落不少,平房区、老院落密集,而屋顶杂物、尘土聚集,积尘极易产生扬尘污染。从去年开始,东城区开始了屋顶大扫除。“屋顶堆满落叶,一方面容易积尘,另一方面也是火灾隐患,清扫屋顶也是一举两得。”滕颖说。

清扫屋顶一年分为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屋顶的清扫分为三到四步,首先是清扫落叶,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再用吸尘器,针对一些重点区域的屋顶,还会适当喷洒一些抑尘剂。有些屋顶不方便上去,清扫人员就踩在扶梯上清扫。针对一些有条件的屋顶,街道还进行屋顶绿化,整座房子看起来更加干净整洁。截至目前,东城区已清扫屋顶1000余万平方米。

功夫做细了,污染自然少了。去年前11个月,东城区降尘量4.8吨/平方公里·月,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跃至城六区之首、全市正数第二。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像市委书记蔡奇要求的,“好天气要一天一天去争取,PM2.5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去‘抠’”,北京还将坚持PM2.5和臭氧治理相协同、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碳减排相协同、本地治污与区域联动相协同,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VOCs和氮氧化物(NOx)深度减排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尽最大努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文章关键词: 大气治理北京实践:一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