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富民新路子 发展新方向——柳州螺蛳粉百亿产业背后的故事(中)

2021-01-07 15:47:41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 覃珩   浏览:174 评论(0

一碗粉带火了一座城,柳州螺蛳粉成为柳州一张响亮的名片。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超过10次登上微博热搜,被网民集体催货,“嗍”碗柳州螺蛳粉成为更多国民的心头好。而这一年,柳州螺蛳粉不仅提前完成了5年产业发展突破百亿元计划,还充分展示了柳州乃至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

从0到100亿元,是一次发展的大跨越,也是一剂发展的“强心剂”,给柳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提供了思路,为应对新形势下催生的新业态发展指明了方向。

小吃成“网红”

闯出富农新路子

隆冬时节,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村的村民廖能解在自家田地里采摘和整理豆角,盼望节前能卖出好价钱。廖能解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依靠他外出务工的微薄收入生活。“外出务工,家人是我最放心不下的牵挂。”廖能解说。

了解廖能解难处后,村干部们动员他返乡发展豆角产业。很快他的豆角地从几分变成四亩,荷包越来越鼓,发展产业信心越来越足。他开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豆角一年可以种两季,每个季节可以连续摘收40天,四亩地平均每天收豆角100公斤。按照每公斤2.4至4.4元不等的价格算,一年种植豆角也可以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靠种植豆角廖能解于2015年成功脱贫摘帽,而他的脱贫经历不是特例。近年来,随着柳州螺蛳粉的持续走红,围绕螺蛳粉产业发展起来的竹笋、螺蛳、豆角等原材料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超25万个,20多万农户参与了原材料的种养,4500多户贫困户因此实现脱贫致富,人均增收9000多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还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积极安排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螺蛳粉生产企业工作,解决了 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推动乡村振兴。

“网红”增效益

跑出发展“加速度”

“在我看来柳州螺蛳粉火得必然。”融水苗族自治县三连瀑布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滚荣清说。滚荣清是融水拱洞乡基培村人,2016年看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潜力后,选择返乡创业,并在政府的帮扶下做强企业,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田螺产业,如今他的示范基地里,不仅有新修的田螺加工厂,还有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车场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基地成乐园,助推柳州螺蛳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滚荣清的创业故事是柳州螺蛳粉“工业化+互联网”发展思维下构建产业链的缩影。

2014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品牌注册成立,柳州螺蛳粉从手工作坊走进了工业园;2017年,柳州投资3000多万开发螺蛳规模化养殖,开创了“稻+螺”的养殖方式;2018年,柳州先后发布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实施方案等重磅政策。

一系列举措,让柳州螺蛳粉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上游有竹笋、豆角等原材料基地,中游有预包装螺蛳粉制造,下游有商超、便利店和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产业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网红”变“长红”

干出事业新未来

去年5月,中国首家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学院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组建,计划每届培养学生约500名,并拟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螺蛳粉方向)等7个特色专业,开发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等,力争做好螺蛳粉大数据的服务与文化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市商务局局长刘伯臣介绍,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让柳州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产业发展背后品牌构建不完善、产业创新能力低等突出问题。

螺蛳粉学院的成立充分展示了柳州实干的精气神,敢于正视不足,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保障柳州螺蛳粉产业持续发展,而螺蛳粉产业也肩负起了柳州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将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凝成一股力。

农田里,农户按照绿色养殖标准养田螺和种豆角;车间里,企业从生产工艺、流程到原材料,都严格执行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市场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对螺蛳粉安全性指标监测力度;学校里,师生研学螺蛳粉品牌建设内容等,不断为柳州经济增长提供更有韧性、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