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08:57:32 新华网
在中国化学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20世纪70年代他参与并领导了航天碱性燃料电池的系统研究;80年代他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到电化学传感器等多个领域;90年代他作为科技部“九五”攻关重大项目负责人,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2008年他带领团队研制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北京奥运会的新能源示范汽车上成功应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
1967年,大连化物所接到了研制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科研任务,毕业后留在化物所的衣宝廉正好有机会参与其中。自此开始,衣宝廉的人生与燃料电池研究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由于国家重大项目调整,燃料电池项目被中断暂停,100多人的研究团队也随之解散,而衣宝廉却坚定地看好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他毅然留下来继续研究燃料电池。而这一留,就是四十年。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石油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燃料电池的研发热潮再起,我国也开始大力支持燃料电池的研发,燃料电池研究重新驶入了新的航程。
燃料电池研究也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研究领域,如何让燃料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也是科研探索的重要方向。从当初只剩下五六个人的燃料电池研究小组,到如今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衣宝廉带领科研团队在催化剂、离子交换膜、电堆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五十年坚守燃料电池研究,衣宝廉见证了我国燃料电池研究、开拓发展、追赶超越的全过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研人员。在他眼中,科学研究就是最大的乐趣。
责任编辑: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