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1:20:39 人民政协网 作者: 李元丽
9月22日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对世界作出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有怎样的发展机遇?又将面临怎样挑战?10月14日,在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光伏)专题交流会上,就上述问题,企业与专家展开探讨。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预计,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部分地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2035年,可再生能源基本满足能源消费增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消费总量主体。
为实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至少应占一次能源消费18%左右的目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测算,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将达4.4亿千瓦,占新增电力装机的67%左右,占新增发电量的44%;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将达13.3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装机的47%,约占全口径发电量的30%。“预计2035年,光伏累计装机将超过煤电,光伏将成为我国上网电价最低、规模最大的电源。”易跃春说。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已达204.3GW,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位参会人员表示,在中国作出碳中和承诺后,各企业在光伏电站的开发规划上,都有大幅度增长,甚至翻番。
事实上,得益于度电成本优势,以及中国转型需求,越来越多的央企加码光伏电站开发,而碳中和承诺又加速这一进程。光伏开发模式也在显著变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主要趋势之一,如风光储氢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
同时,光伏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与会者一致提出的土地问题,成为越来越严重的掣肘;消纳也是行业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产业面临与电网协调的问题。
如何应对?易跃春表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近中期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是经济性和机制性问题。电力系统硬件结构决定了新能源消纳潜力,但政策和经济激励决定了消纳潜力能否充分发挥。
针对如何提高消纳水平,他给出具体建议,包括发挥常规电源调节潜力、省间灵活交易调度、挖掘用电负荷灵活性资源、纳入新能源预测的优化开机、破除跨省区交易壁垒、提升跨省区输电灵活性等。
此外,对于即将迈入平价时代,与会者一致认为,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不能完全依赖政策,要靠自己发展。随着收益率降低,企业需要着力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