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迎利好 2025年销量占比将达25%

2020-10-21 08:30:33   来源:   浏览:188 评论(0

2020-10-20 08:30:14 中国城市报   作者: 刘唤宇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从年销量不足万辆到突破百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高速发展。

2019年12月3日,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

今年10月9日,为适应汽车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将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规划》非常重要,不仅对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在国家进入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时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汽车产业和中国汽车人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不负使命,努力奋斗,继续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政策+市场”驱动

新能源汽车销量日益提升

今年以来,政策进一步发力,推出一系列引导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举措,例如延长补贴政策和免征购置税政策期限;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新兴市场;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中长期规划;加大充电桩等新基建投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加速回暖。

10月13日,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2.5万辆,同比增长99.6%,环比8月增长24.1%。其中,插电混动车型批发销量为2.2万辆,同比增长55%;纯电动车型批发销量为10.2万辆,同比增长105%。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攻坚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新能源汽车重大战略方向,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政策”双轮驱动转变。

记者注意到,《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绿色消费引导等方面的作用。

据了解,上一份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实施周期是2012—2020年,当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长令指出,这是一份很及时的《规划》,此前是产业培育期,现在已经进入启动期,进而就会到快速成长期。快速成长期和培育期是有较大区别的,这就需要新的规划来引导产业发展并支撑其发展。

张长令表示,《规划》将明确后补贴时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强调市场激励和创新驱动亦是为补贴退出之后做准备,只有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真正运营起来,产业才能走远、走长。

加大政策支持,2035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规划,为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绘制出新的蓝图。

虽然《规划》全文尚未发布,但通过会议内容不难发现,《规划》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方向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并未有显著变化。《规划》对于未来5年、15年的新能源汽车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指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大方向: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关键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攻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充电站换电站建设,实现新能源车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主要是推动新能源车的国际企业在中国更快发展,实现更好的行业高水平产品普及;公共交通政策支持旨在推动公共领域的车辆电动化,推动自主产品的特定市场快速发展。

“《规划》旨在拉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崔东树指出。

记者注意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约有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布新建项目,这些企业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

《规划》还强调,要加大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并且给出了具体目标,即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到2035年,整个国内的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当前,各地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更新。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郑州将逐月分解2020年全市出租车更换新能源任务,在年底前完成3000辆,其余车辆制定更新计划,2022年年底前全部更新完毕。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技术层面,《规划》指出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规划》对于企业的技术路线给予了更多包容。征求意见稿为“三纵三横”概念赋予了更多内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三横”则指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对此,崔东树重点强调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发展,在他看来,这一类型产品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商用车市场,增程式能有效降低能耗,实现电驱动的核心战略。

有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在充电桩上做文章。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城市推出智慧通信杆塔,将通信基础设施与社会其他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退役后可利用到通信基站机房的备电当中,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谈到基础设施建设时提出:“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近年来,包括此次《规划》在内的多个政策和文件不断提及加氢站以及换电站建设问题。业内专家认为,《规划》和其他相关的系列文件让目前仍处于商业模式探索阶段的相关产业信心越来越足,有望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车电分离模式探索产业化运营的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指引和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崔东树表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应当补充消费端的新能源车普及性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微型电动车的驾照管理应该从C2降到C5,改变目前驾照难考、无驾照电动车横行的被动局面。

根据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22亿人,驾驶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6至50岁年龄段之间,有3.08亿人;超过60岁的仅1221万人,占2.9%。

崔东树认为,未来中老年人用车需求增长很快,驾驶证是影响消费的巨大制约因素。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相比年轻人的购车需求,老年车市场的潜力会更大。

对此,崔东树建议,部分地区可以试点对中老年人驾驶微型电动车采取C5的残疾人(老年)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驾驶证管理方式。“这类驾驶证针对性强,比如50岁以上老人可以直接考试申领小型自动挡汽车。同时,可对电动摩托等特殊人群开放领证业务,规范这些人群的驾证管理,推动交通规范化。对50岁以上人员,如果原来有E本驾照,经过交管部门现场考试后可以直接发C5驾照,实现便利化升级。”他说。



文章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迎利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