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4:26:15 铁岭日报 作者: 董震
杨武英(左)与技术人员研究秸杆燃料锅炉技术
近日,记者来到铁岭众缘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董事长杨武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小组一同在车间忙碌。在杨武英的推动下,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达成项目合作,两家单位联合开展秸秆燃烧原理的基础性研究,为秸秆综合利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杨武英始终为秸秆处理忙碌着。在与钢铁机械、各类秸秆打交道的日常中,追逐自己秸秆清洁利用的梦想。
乡间归来发宏愿
2012年秋天,杨武英乘车去昌图县出差。来回途中,他从车窗看到路边到处都有农民在焚烧秸秆,一处又一处的浓烟升入空气中造成污染。他就暗下决心想要研发出一款能烧秸秆的锅炉,为农村的秸秆,找到一个有益的出路。当时,杨武英从事锅炉制造行业已有13年。
杨武英今年54岁,曾经是我市一家军工企业的技术工人。1999年,企业经营不善,大量工人下岗,杨武英也是其中之一。于是,杨武英就办起了一家小作坊开始制造锅炉。“当时进入这个行业可以说非常偶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活所迫,民用锅炉门槛较低,我就尝试着进入,还找来一同下岗的‘技术大拿’一起参与。”杨武英说。结果,由于经营得法,技术过硬,一个小作坊仅用几年时间就不断做大做强。2007年,杨武英的锅炉公司规模已经扩大到当初的10倍,员工达到100多人。在这一年,杨武英的锅炉公司正式定名为众缘锅炉,这一名字也将在日后越来越响亮。
“2012年,我去昌图出差,回来时候就看见农民在路边烧秸秆,烧得乌烟瘴气。回来后,我就紧急组织公司人员开会,当场定下了研发以秸秆作为燃料的锅炉这一研发方向。”杨武英说。
几载挫折不惮劳
2014年12月15日,几夜没合眼的杨武英爬到床上倒头就睡,嘴角上却挂着一丝微笑。从2012年开始,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和技术人员们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反复尝试,终于成功研发出符合他们期望值的秸秆锅炉。
杨武英告诉记者,2012年开始这项研究后,他发现秸秆锅炉在市场上的主要“对手”就是燃煤锅炉。他通过调研发现,人们选择燃煤锅炉,主要是成本问题。在研发初期,公司开发出的秸秆燃料锅炉以秸秆颗粒为燃料。由于需要先把秸秆制作成颗粒状,当时的秸秆锅炉燃料成本是燃煤锅炉成本的2倍。杨武英认为,想要推广秸秆燃料锅炉,就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研发出成本低于燃煤锅炉的秸秆燃料锅炉,才能实现有效替代,让燃煤的削减成为可能,秸秆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走出高成本困境,杨武英走遍了欧洲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在考察中,杨武英发现由于地域不同,欧洲各发达国家的秸秆水分含量,使用需求等与我国差异很大。欧洲的经验,不适应我国的国情。这次考察再一次坚定了杨武英走自主研发道路的信心。
考察回来后,杨武英通过周密思考,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秸秆如何直接转化为能源。按照新的研发思路,2012年至2013年,杨武英率领研发团队采用秸秆全量气化的方式研发秸秆直燃锅炉。但在试运行过程中,由于秸秆水分含量不稳定,锅炉运行也很不稳定。2014年开始,杨武英又采用半气化的方式开展研发,重点解决稳定性问题。2015年年初,众缘锅炉公司生产的秸秆直燃锅炉终于实现了稳定运行。
再向朝阳进一程
2015年1月,众缘锅炉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稳定运行的秸秆直燃锅炉后,就将锅炉安装在自己的公司。
1月中旬的一天,市环保局有关领导来公司调研,发现企业的秸秆直燃锅炉能让室温达到20度以上。在了解了这个锅炉的情况后,非常认可。2015年冬季,市环保局领导又来实地查看,认定这个锅炉经得起实践检验,并向市领导汇报在进行全面推广。
2016年年初,市政府在众缘锅炉公司召开相关会议,决定拿出大气减排资金,给乡镇政府更换秸秆直燃锅炉。很快,铁岭县的各乡镇政府就全部更换完毕。2016年初,农业部有关领导来企业就秸秆直燃锅炉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2018年3月6日,农业部科教司在众缘锅炉公司召开秸秆能源化利用现场会,17个省市领导参加。2019年,农业部组织31个省市的200多名农业干部和专家,来到众缘公司召开现场会,认为众缘公司的产品最有效解决了“秸秆的出口”,众缘公司的秸秆直燃锅炉彻底打响。目前,众缘公司的产品已经销售出100多台,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市。
在成绩面前,杨武英并未止步,不断为产品赋予新内涵。目前,在杨武英的努力下,产品已获得40项专利。公司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成为中国农科院的合作研发基地,围绕秸秆燃烧开展基础科研。在经营方式上,杨武英创新模式,在销售锅炉的基础上,对外承接集中供热,对企业销售工业蒸汽。杨武英说,下一步,公司还要继续提升锅炉的科技含量,实现智能化控制、模块化生产、模块化组装。同时,继续扩展应用领域,向粮食烘干、垃圾处理等需要高温环境的产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