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08:09:51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沈春蕾
今年是中德电动汽车合作十周年。十年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随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德国见证了中德双方领导签署建立共同合作平台。万钢回忆道:“十年前,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共9000多辆;十年后,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达720万辆,中国和德国贡献了60%以上。”
这十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十年。十年前,我国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在150公里左右,而今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在300~500公里已成为常态。“这个进步是我们共克时艰、跨界协同、合作共赢的鲜活表现。”万钢不禁感叹。
在日前召开的“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开放合作”主题大会上,万钢指出,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百年未遇之大变革。
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创新是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回顾了过去百年汽车发展史发现,每一次升级都源于技术的进步与突破。比如,发动机高效燃烧、尾气催化转化等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汽车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微型计算机、无线电通信、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走向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李萌指出,过去十年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其中,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了2倍以上,接近300 瓦时/千克;驱动电机重量比功率提升3倍,超过了4.3 千瓦/千克;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进一步提升到4.2 千瓦/升;石墨双极板电堆寿命达到12000小时。
新能源汽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离不开动力电池、电驱动等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展望下个十年,李萌表示,随着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共性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克,固态电池、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元器件、高度自动化驾驶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实际应用,将再次掀起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变革。
汽车业面临电动化挑战
如今,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电动化的挑战。截至今年8月,受经济下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包括新能源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在下降当中一枝独秀的是欧洲,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8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为57.07万辆,同比增长79.1%,其中德国增长了143%,法国增长了130%多。中国新能源汽车1月和2月的下降比较明显,但8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59.6万辆,同比仍然下降26%。
万钢认为,欧洲在低碳转型、政策牵引和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方面为我国做出了很多表率。欧洲严格碳排放的法规倒逼企业转型,同时欧洲多国在恢复经济过程中率先提高了新能源补贴额度;欧洲的“绿色复苏”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推动新能源和氢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覆盖了充电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需求。
在疫情期间,我国的汽车业也在寻找新的机遇。万钢指出,电动化推动了动力转型,使我们能够赢得一片蓝天;智能化推动了产品升级,使交通工具、移动终端、储能单元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共享化推动了价值重构,使汽车产业以满足服务需求为核心,从提供产品以及售后服务转向一体化出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智能驾驶、智能汽车跨越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成为趋势,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新能源汽车上率先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谈及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前景时指出,未来,车企的发展机遇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品牌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