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13:42:12 固废观察
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应从3个环节进行,即污染源的治理、污染暴露途径的阻断和受体人群的控制。第七届国际场地修复论坛近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上海市环科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黄沈发在论坛上提出,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应从3个环节进行,即污染源的治理、污染暴露途径的阻断和受体人群的控制。
不再盲目大治理 创新“修复工厂”方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治理修复
《土壤污染防治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确定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以风险管控为根本原则。
黄沈发介绍说,我国传统的治理思路仅是对污染源的治理,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一次性剔除,因此要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其实,土壤污染防治与水体、大气、固废的污染防治存在根本区别。盲目进行大治理、大修复的方式将被颠覆。”
他透露,上海已经在部分城市老旧工业区转型用地的污染治理方面,应用了全新思路,并取得成效。他以宝山南大老工业基地治理为例,宝山南大老工业区地处于上海的西北角,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聚集了大量的工业生产企业,涉及化工、皮革、危化仓储等重化污染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废气、污水不绝的重污染地区。2011年起,南大老工业区被列入上海市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发展地区,规划面积约为6.29平方公里。
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规划用地功能、区域环境条件及地块开发进程等因素,决定采用设立“修复工厂”的治理修复方式。首先按照经调查评估确定的区域污染底图,对这一区域规划用地功能及其控制性详规方案进行规划调整和布局优化。
其次,在适当选地上建立“修复工厂”,全过程服务于整个规划区域的整治开发,包括设置封闭式处置作业区、废气处理区、淋洗作业区、热脱附作业区、污染土堆存区、绿化培植区等功能区域,对污染土进行集中处理,分类设定再利用方式的风险控制标准,经治理达标后,实现资源化安全再利用和就地消纳。
同时,“修复工厂”作为一个临时实验室,还具备技术研发、中试、实证的功能。“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确保区域开发进度,还能防控二次污染,满足最新修复效果评估要求。”黄沈发说。
他还补充道,项目组还建立了一整套“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利用长期监控系统,以加强对场地污染衰减状况及风险水平的全程跟踪。
据了解,对于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除上海外,全国多地也在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将土壤污染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各地先行先试的做法有法可依,也在一定局面上打破了以前多头治理的乱局。接下来,《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效贯彻实施,还需要在技术标准规范层面以及地方管理体系方面加以完善。
多种技术尚需攻坚
包括冶金、化工和石化等行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和污染农地土壤的分离、钝化、稳定化、脱附和降解修复等关键技术。
论坛上,专家学者从治理路线和技术等方面为我国土壤治理和修复指明方向。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骆永明从土壤环境监测、信息、管控及修复四大方向对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我国场地修复科技创新思路应当突出高风险污染场地修复和中轻度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重点,研发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重金属、POPs、VOCs和石油污染的场地、农田、矿区、油田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
“突破冶金、化工和石化等行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和污染农地土壤的分离、钝化、稳定化、脱附和降解修复等关键技术,带动同类技术的创新、提升和应用,培育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骆永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