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通威股份“深度绑定”隆基背后或因资金紧张

2020-09-28 17:17:51   来源:   浏览:170 评论(0

2020-09-28 08:41:58 环球老虎财经

光伏两大巨头通威股份和隆基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在多晶硅料供需上达成合作,这将为通威股份带来约90亿元/年的销售额。而通威股份和隆基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通威股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有人质疑通威通过牺牲股权来绑定隆基的采购协议,提前锁定销售额,且为此做出了一定的让利。

9月25日晚间,隆基、通威同步公告称,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主要就隆基拟参股通威旗下两家硅料子公司,以及双方建立长期多晶硅料供需关系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

根据《合作协议》,隆基在2017年参股投资了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隆基持股比例15%。永祥新能源一期高纯晶硅项目实际产能3.5万吨,通威拟对其增资扩产,扩产后设计年产能7.5万吨,隆基同意保持15%的比例同步增资。双方拟将永祥新能源的,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加至28亿元。增资后双方持股比例不变,即通威持股85%,出资23.8亿元;隆基持股15%,出资4.2亿元。此外,隆基还计划参股投资通威在云南的硅料业务,计划出资7.84亿元,持股49%,通威出资8.16亿元,持股51%。

其中,永祥新能源为通威开展四川乐山一期、二期共计7.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实施主体公司,云南通威为通威开展云南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实施主体公司。根据协议,隆基、通威以每年10.18万吨作为多晶硅料供需合作基础目标,而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通威几乎全部的产能都被隆基锁定。根据目前高纯晶硅市场价格测算,与隆基的供应链合作将会给通威股份带来约90亿元/年的销售额。

不过,有人质疑通威通过牺牲股权来绑定隆基的采购协议,提前锁定销售额,且为此做出了一定的让利。无论是永祥多晶硅还是云南多晶硅,通威和隆基都是按注册资本金等比例注资,等比例分配股权,但我们知道通威和隆基合作的是硅料,这个事情里,通威有很强的能力(技术、管理、成本等等),相比纯粹出资的隆基来说,更具优势和价值,但通威却没有作价愿意按照出资额等比例分配股权,这是为何?

深度捆绑背后

通威股份是光伏双龙头之一,多晶硅和电池片国内产能第一。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环节。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最上游,通威和隆基两个正好构成了完整链条,通威侧重硅料电池,隆基侧重硅片组件兼顾电池,各自霸占了两大环节的老大。

隆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硅片制造商,并有望在今年登顶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行榜;通威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并有望在明年超越保利协鑫,成为全球硅料老大,而如今光伏两大巨头的深度捆绑,也让通威和隆基从对手变成了“友人”的关系。这两家公司的产业链捆绑始于去年。

2019年6月,通威入股隆基宁夏银川15 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持30%股权,隆基按照对等金额入股通威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持30%股权。今年以来,传统组件商普遍陷入由上游涨价潮的焦虑,作为晶硅产品的原料型材料,多晶硅料是光伏企业进行垂直一体化扩产的必需品。中国低成本多晶硅新产能的增长,导致韩国大型多晶硅生产商OCI面临持续的亏损,这或将迫使OCI为代表的韩国硅料退出,进而减少全球近10%产能供给,市场份额将向通威、大全、新特等国内硅料龙头集中。

有消息显示,今年7月19日保利协鑫新疆多晶硅工厂精馏装置发生闪爆,影响光伏硅料供给约4至5万吨产能。为应对供给紧缺,自今年7月份至今,硅料市场价格抬升,尤其近一个月硅晶价格持续上涨,通威股份电池片产品也有所提价。上游的涨价潮让不愿受制于人的组件商开始开始构建自己的电池和硅片制造产能,而通威和隆基的产业链互补可能会刺激其他巨头向上游发展或者寻求合作对象。

不过,通威股份和隆基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从侧面反映出通威股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

密集定增、发债,借助资本市场募资

根据通威的规划,其未来3-5年将形成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三大高纯晶硅基地。2023年,其多晶硅产能预计达22万-29万吨。今年以来,通威已宣布近300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启动包括30 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乐山二期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以及云南保山一期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建设。这意味着通威股份的产能扩张计划,需要大额资金的支持。

今年4月,通威接连宣布多项融资计划,包括非公开发行募资60亿元、发行5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以及申请40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同时,通威股份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较高,控股股东实际持有该公司股份为19.98亿股,累计质押9.71亿股,占所持股份比例的48.61%,占通威股份总股本的22.65%。

据统计,2016年9月至今,通威股份相继在四川、安徽、内蒙古等地进行布局,扩充产能,计划投资累计将超过400亿元。这些投资中投资周期最长的为5年,这意味着通威股份每年的投资都将达到80亿元。

近年来,通威股份相继实施定增、发行公司债、可转换债等进行募资,累计融资超百亿。

2007年至今,通威股份先后推出10次定增预案,但只有2013年的一次及2016年的两次成功实施。2013年,通威股份向大股东通威集团发行股份募资6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还债,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016年,通威股份顺利完成两次定增,除了通过发行股份将通威集团旗下的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合肥通威等收购外,还进行了两次配套募资,分别为20亿元、30亿元,合计达到50亿元。 仅仅借助资本市场,2016年以来,通威股份的募资或达130亿元。尽管融资手段多样,但通威股份仍将面临现金流压力。

截至2019年年末,通威负债合计287.33亿元,同比增长23.58%;资产负债率达61.37%。其中,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增长较快,应付票据期末余额为52.95亿元,同比增长143.4%;财务费用为7.08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负债规模以及净利增长的速度。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规模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近几年回款质量走低,而通威股份变现能力最强的货币资金则由2016年的36.53亿元降至2019年的26.93亿元,降幅为26.28%,资金回收慢加大了财务的风险。

而与隆基的上述合作利于保障其高纯晶硅产品的稳定销售。

刘汉元的豪赌

通威股份掌门刘汉元正在进行一场产业前景的豪赌。

通威股份成立于1986年,前身是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原本是一家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不过,如今光伏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同时由于光伏业务的毛利率较高,近年来在公司利润贡献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从农副产品到光伏巨头,这背后是刘汉元的豪赌。

2002年11月,公司控股股东通威集团与四川巨星企业集团共同成立永祥股份的额前身永祥树脂。2007年4月,永祥树脂投资组件永祥多晶硅,同年五月更名为永祥股份,并于次年50%纳入上市公司体系。2008年9月永祥一期1000吨多晶硅项目投产,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光伏多晶硅业务领域。

出于上市公司经营的考虑,永祥股份曾于2010年3月转回控股股东通威集团,后于2016年2月再次纳入上市公司板块。公司以8.64元/股的价格,向通威集团、巨星集团发行2..38亿股,支付交易对价20.59亿元用于购买永祥股份99%的股权以及通威新能源100%股权。

公司光伏业务的另一大支柱电池片业务,则于2013年由集团竞标购得合肥赛维100%股权,并于2016年10月并入上市公司。合肥通威前身合肥赛维是早期光伏市场中电池片环节的领军企业之一,2013年由公司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收购重组。经过上述2次并购,公司形成了以多晶硅料、电池片以及光伏发电三大环节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链业务布局。公司收购多晶硅以及电池片业务以来,分别对两项业务进行技改扩张。

近年来,通威股份实行“饲料+光伏”双主业运营,并频频在光伏领域显露出大手笔。通过收购控股股东集团旗下的光伏公司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合肥通威,已经形成了光伏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值得注意,永祥股份,该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成本优势的多晶硅生产厂商,而在收购大股东光伏资产后,通威股份还在该领域不断加码,比如,2017年3月,宣布与隆基股份合作投建产能5万吨的多晶硅项目,还有建设年产5万吨的包头项目,上述项目达产后,通威股份的多晶硅产能将超过协鑫集团。

如今通威股份再次和隆基股份合作,除了资金需求外,还有龙头抱团的成分。实际上,除了通威股份,还有其他光伏企业在扩张,虽然现在下游需求旺盛,国外巨头退出造成晶硅产能的紧缺,但现在而频频募资、大肆扩张的通威股份需警惕产能扩张竞赛下的流动性风险。



文章关键词: 通威股份“深度绑定”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