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平价上网倒计时 海上风电再现抢装潮 行业提前思考应对“去国补”

2020-09-09 16:57:20   来源:   浏览:147 评论(0

2020-09-09 15:21:19 华夏时报   作者: 于玉金  

近10年时间,中国海上风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2019年中国海上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40%。

随着平价上网倒计时,2020年海上风电行业也迎来了抢装潮,但是另一方面的危机也潜伏其中,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海上风电未来装机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在“去国补”后,目前行业也在呼吁地方政府接力补贴、金融机构降低海上风电建设开发长期贷款利率。

善达投资董事长伍长春在在9月7日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期间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海上风电前期是重资产投入的领域,需要国有企业、政府性资金做引导,但风电的整体投资运营还是要更加贴近市场,通过市场化的一些手段、市场化的一些运营方法去引导风电行业能够可持续、长期发展。

海上风电四年快速发展期

680万亩滩涂、582公里海岸线,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的风资源禀赋,令盐城成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沿阵地。

早在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此后中国海上风电开发步伐开始明显提速。

基于此,风电企业争相“向海”,盐城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也吸引了一大批配套企业的跟进,丰富可开发风资源,已集聚华能、三峡、金风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初步构建起风光电场、装备制造、科技研发、后期维护等全产业链布局。

《华夏时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盐城新能源装机容量866.7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91.3万千瓦,占全国近1/2、全球1/10,全市每使用100度电就有60度来自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和绿色能源城市。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江苏省占全国海上风电的三分之二,盐城又占了江苏省的三分之二,走出了一条通过规划做活项目的布局,通过项目的建设,支持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降低成本,又过来推进海上风电的发展。

盐城海上风电的发展,成为了海上风电发展的缩影。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6GW,其中,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2.3GW,居世界首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认为,西电东送不可持续,要形成由西电东送和中东部自己找能源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基于此,东部地区发展风电产业更为紧迫。

“海上风电将成为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海上风电具备输电距离短、消纳方便、效率高、运行小时数长的优势,并将和西电东送等方式形成良好的互补格局;不过,海上风电现阶段资源还缺乏科学系统地勘测、评估,在电网的顶层设计、装备研发和技术攻关方面存在瓶颈,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突破;”刘吉臻还表示,海上风电发展,一要加快在国家层面对海洋资源、海上风电资源加大勘测、评估力度,也包括培养专业的科技人才;二要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海上风电科技强国;三是通过政策扶持,让海上风电行业进一步成长。

抢装潮B面

“抢装”成为风电企业的今年的头等大事。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06万千瓦,同比增长165%。

得益于抢装热潮,风电公司也取得了好业绩。金风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同比增长23.4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75亿元,同比增长7.63%。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风力发电机组6S/8S机型,销售台数从上年同期的7台增加至25台,销售容量达到165.80MW,同比增加267.22%。

据了解,金风科技持续发力海上产品自主研发,6S/8S平台中的GW175-8.0MW海上风电机组首台样机于2020年4月在福建兴化湾吊装成功,于2020年6月完成样机调试,并顺利实现“一键启机”及满功率并网发电。此外,2020年8月,金风科技的阳江风电产业基地项目首台机组下线,标志着其在阳江的生产建设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2020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实现营收83.21亿元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良好业绩的取得,一个重要方面则在于明阳智能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各项业务,深度挖掘风机制造和研发潜力,成功实现对外销售容量显著增长,在研机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抢装潮”支持的优异成绩单背后则是,随着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的调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景气度持续升温,海上风电在国内新增装机中的比例进一步提升,从去年上半年的4.4%提升至16.77%。

早在今年1月,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提出,新增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尽管去补贴带来了海上风电的短暂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却引发另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海上风电未来的装机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去国补”后地方政府是否会接力补贴让不足10岁的海上风电稳健发展下去都是风电行业“抢装”的同时需要讨论的问题。

易跃春表示,海上风电发展需要一定的规模,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需要保证200万千万以上才能使这个行业不出现大断层,问题就是国补退出后大家怎么样努力才能不会出现大的断层,支撑2022、2023年的过渡。

伍长春也向记者分析,盐城海岸线非常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不过,更多是基于资源而发展上游设备行业,包括上海电气的风机等在盐城发展,从而会潜在面临着一旦抢装潮过后市场下滑或资源全部被使用后行业上游将如何发展等问题,以及平价上网后发现运营成本高于收益等问题,如何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2021年以后如何发展

作为企业代表,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在论坛直言,十四五的前半段,中国海上风电成本距离平价仍有一定差距,海上风电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产品开发、产业链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我们也期待地方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协助产业链平稳过渡。

这也是风电行业的集体心声,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延长风电项目并网时限的建议。

易跃春认为,2021年以后,海上风电要发展,一是要通过产业界自身的努力,2022、2023年左右,还是要靠各级地方政府给予支持,大家共渡难关,通过有限的地方给予补贴或者投资补贴,让这个行业保持平稳的发展,最终实现2025年平价上网,为后面进一步大规模的发展夯实基础。

不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主任赵太平则提出另一种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大基地的建设对推动后续的海上风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上风电大基地首先可以降低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主要是因为规模上来后,设备规模增大,有利于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前期的各种费用、施工、运维也通过规模的扩大能够有效的降低、平摊相关的费用。”赵太平表示,海上风电大基地可以带动技术创新。海上风电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别是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有利于推动大容量机组和施工、运维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中国海上风电高质量的发展,引导海上风电的产业升级。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苏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上风电发展,区域的顶层规划要统一,风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投资,对于要想打造全球范围内的风、光电示范区非常重要;海上风电前期的发展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整个资源拉动,对整个民营企业拉动社会力量来投资都是定海神针式的支持。

“风电、光伏的发展,从国家、当地政府角度讲,在政策性金融问题上,一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是从策略上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王苏标表示,目前海上风电快马加鞭,抢装很多项目,但从长远来看,不能因此要求各地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英国等其他国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借鉴,用市场的手段去支持风电、光伏的长期发展,而不仅是政策性金融支持,要以市场金融为主体,运用市场的手段测算投资与回报情况,考虑项目能否上马,是否值得长期支持发展。

伍长春也告诉记者,“随着技术提升推动效率提升,包括风光电转化效率、储能推动能源的有效利用、上游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上下游的配套令该领域能够真正市场化后,相信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会进来,从而形成一种更长期、更稳定的投资发展。 ”

伍长春进一步表示,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带来的冲击一定会有,就相当于光伏531阵痛,但阵痛会让风电企业更加冷静,倒逼技术革新,国家政策颁布,顶层设计者一定是对整个风电行业纯市场化运作有预期,阵痛后风电行业将会更规范的发展,那时可能也是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的高峰期。



文章关键词: 平价上网倒计时 海上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