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家环评单位224名从业人员被失信记分
2020-09-07 14:24:04 法治日报 作者: 郄建荣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最新披露,曾经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深圳湾环评报告涉嫌抄袭事件中的相关单位及个人均受到严厉处罚。同时,截至8月20日,全国累计对227家环评单位和224名环评从业人员实行失信记分;10家单位和5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环评失信“黑名单”,受到禁止从业的惩戒。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针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深圳湾环评报告涉嫌抄袭事件,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已于今年5月完成行政处罚程序并在官网公开,对建设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广东省深圳航道事务中心分别予以罚款100万元和200万元;对环评文件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按环评编制收费的5倍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20万元,并予以失信记分15分;对编制主持人兼主要编制人员予以5年内禁止从事环评文件编制工作的处罚,同时予以失信记分20分。
刘志全说,对环评弄虚作假,生态环境部坚持既追究单位责任,又溯及个人,依法落实“双罚制”。他表示,近年来,环评领域在信用监管上率先突破,截至8月20日,仅生态环境部层面累计对50家环评单位和61名环评从业人员实行失信记分。
刘志全表示,修改后的环评法取消了环评单位资质许可后,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失信行为记分办法》等文件,上线了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
他说,通过信用平台,实现了信息公开,即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规定通过平台提交本单位、本人以及编制完成的环评文件基本信息。刘志全表示,目前已有5700余家单位和34000余名环评从业人员在环评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环评从业单位和人员信息、业绩、是否被纳入“黑名单”、记分情况一目了然。
刘志全强调,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推动环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指导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环评信用监管工作要求,对地方监管记分情况开展定期调度,并建立通报机制。同时,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红、黑名单机制,加快研究推动环评信用平台与相关领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