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养在田里的“鲍鱼”——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的“金太阳”田螺“红”了。要说它为什么“红”,不仅因为它个头大如鸡蛋、口感好、可入药、身价高,还因为它搭上了“网红”美食螺蛳粉的产业发展快车。山湾村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田螺养殖基地,仅是柳南区14个总面积超2万亩的螺蛳粉产业种养殖示范基地的一个缩影。
螺蛳粉带动原料种销旺起来
11日7点30分,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村民张巧林就与丈夫两人来到自家的两亩豆角地里忙碌。张巧林动作麻利地在藤蔓间摘取成熟的豇豆角,不一会就将嫩绿的豆角抱了个满怀。“每年产的豆角有一大半要提供给附近的加工企业制作成做螺蛳粉用的酸豆角,这2亩地每年能给我们带来一万多元的收入。”张巧林告诉记者,豆角的生长周期短,每年可种两季,收获的豆角有螺蛳粉原材料加工企业收购,销路不愁,种植豆角给她们带来的收益比之前种植玉米高出了一大截。
沿着豆角地旁的水泥路步行约200米,便是一家年产值上千万元的螺蛳粉原材料加工企业。新鲜的豆角在这里经过25天的发酵产生带有鲜味的氨基酸,成为酸、辣、鲜、香的螺蛳粉中不可或缺的配料之一。企业负责人、广西柳州之味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麦克介绍,目前企业向桐村周边100多户种植户收购豆角,加工成酸豆角后销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螺蛳粉连锁实体店和本地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酸豆角年产量近2000万公斤,年产值约8000万元。“今年螺蛳粉原材料的市场需求比去年增长了30%,供不应求,今年公司的年产值也有望冲击亿元大关。”麦克说。
“柳产原料”助企业生产顺起来
“今天就带亲们品尝由我们柳州本地企业生产的正宗地道的螺蛳粉!”11日上午,记者走进坐落在柳南区螺蛳粉小镇内的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2名主播正在公司的直播间内烹煮袋装螺蛳粉,为各大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做起了“吃播”。在5000平方米的发货仓库,耳旁的机械轰鸣声不断,70名工人一刻不停地将刚下生产线的袋装螺蛳粉装箱打包发货。
疫情带火了“宅经济”,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的市场需求量也翻了几番。公司副总经理李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日最大产量是30万袋螺蛳粉,日销量也是30万袋螺蛳粉,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产销两旺的预包装螺蛳粉对螺蛳、酸笋、豆角、木耳等原材料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11条螺蛳粉外包生产线的善元食品有限公司每天都要消耗约90吨各类螺蛳粉原材料。为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目前李孟不仅要在柳州本地采购螺蛳粉原料,还需到南宁等周边城市求购。谈到螺蛳粉原材料种养产业,李孟十分期待,“如果本地螺蛳粉原材料种养产业能尽快发展上规模,我们生产企业不用舍近求远,还能直接到产地把控原材料质量,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都大有帮助。”
三产联动让产业链红起来
6月,山湾村的千亩田螺养殖基地里稻苗翠绿,“金太阳”田螺肥美。基地里是山湾村村民增收的希望,收获的是螺蛳粉生产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原料,基地中预留的集螺区更能为游客们提供新奇有趣的摸螺体验。柳南区以螺蛳粉带动三产融合,是我市加快推进螺蛳粉全产业链朝“双百亿”目标迈进的缩影。
2019年,单价不到10元的螺蛳粉撬动了全产业链超过130亿元的产值,发展原材料种养殖规模超50万亩,创造就业岗位超25万个,带动贫困户4500多户。今年疫情期间,螺蛳粉成为一周内冲上3次微博热搜、2020年微博热搜阅读量远超34亿次的“网红”。今年1月至5月,我市出口柳州螺蛳粉65.5万美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5倍,迅速发展壮大的螺蛳粉全产业链成为这一串串庞大数字的坚实支撑。
“一碗螺蛳粉,带红一座城。”有人这样形容螺蛳粉的火爆程度。包括“金太阳”田螺在内的螺蛳粉原材料种养项目搭上了这趟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快车,让种植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螺蛳粉生产企业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让螺蛳粉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