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09:06:31 上海证券报 作者: 记者 于祥明
《规划》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近期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规划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0%,湿地保护率达到60%,75%的可治理沙地得到治理。
“《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抓好《规划》的落实落地,是下一步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核心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说。
《规划》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
为此,《规划》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客观地讲,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较多,修复的任务也很重,目前仍然还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投资的渠道相对单一,总量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增加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逐步打通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因此,在《规划》中提出了5条措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说。
具体包括: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这种产权安排,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盘活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争取将生态保护和修复纳入金融系统重点支持的领域;结合有关重大工程的实施,积极推动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生态养老、生物能源等各种特色产业的发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等休养生息的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去年年底以来,自然资源部在探索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红树林保护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和机制。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市场反映比较积极,初步见到一些成效。”周远波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综合各种案例和经验,探索更多激励社会主体、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