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10:10:47 享能汇
在《中国电力市场建设,为什么这么难?》一文中提到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给国有发电企业带来的搁浅成本问题。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主导企业基本为央企、地方国企。所以尽管电力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由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推进,但二者却无法完全割裂。这一点在西北五省的煤电资源整合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要正确地理解电改与国企改革的结合、领会国家对于西北五省煤电资源整合这种关键举措,不仅要深刻理解电力体制改革,更要看懂国有电力企业改革的思路。
今天享能汇将用关键词的方式梳理电改与国企改革关联的关键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类政策和举措。如果大家有什么观点和看法,还请在文末留言。老规矩,观点无罪,交流至上。
供给侧改革
除了煤炭,电力领域是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电力行业的去产能,更多地体现在处置“僵尸企业”的问题上。
2016年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就明确说明:“处置僵尸企业本身就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从五大发电年初的工作会上,我们也能看出,对于僵尸企业的处置是各大集团的重点公司之一。但是国有资本一直以来都对无效、低效资产的退出存在制度障碍。“人员处理、债务归还、资产保值”堪称处理僵尸企业的三座大山。
西北五省由于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造成煤电严重亏损的情况更加普遍。如果按照原有的资产分布,五家公司各自处理人员、债务和资产保值问题,显然不如一家公司来的高效。
有朋友要问了,这跟电改有什么关系?
其实在《煤电一省一企,西北现货凉了么?》一文中,享能汇对此有些分析。
现货的趋势是发电量向高效率机组倾斜。那么大量小机组严重缺乏竞争力。
一省五家企业,再联合也一定会存在竞争的问题。而五大发电的大股东都是国资委,一定不会对恶性竞争坐视不理。
做强做优做大
那么,央企的重组仅仅只是因为避免恶性竞争,更加有利于去产能么?
当然没那么简单。
在2016年7月实施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
“统筹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维护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电力、钢铁、有色金属、航运、建材、旅游和航空服务等领域企业重组,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有效化解相关行业产能过剩。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进行重组,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对国企的要求就是做强做大做优。对于电力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关键行业,更是如此。
目前央企发电集团普遍有着巨大的规模优势。但是大不等于优、更不等于强。发电企业普遍负债率高,资产运营能力不强、利润率低。
一旦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到完全现货交易的阶段,央企发电集团的规模优势就会被大大削弱。资产结构更合理、运营能力更强的发电企业会比单纯具有规模优势的发电企业更符合“做强做大做优”的要求。
在神华与国电合并之前,一度盛传五大发电内部会有合并。但最终我们只看到国核技与中电投合并之后,又是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组――神华与国电。
这说明一个问题:单纯的发电集团重组,并不能符合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尤其是在电改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整合更符合国企改革的大方向。
产业集团与资本投资公司
建立起能源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体制是国有能源企业改革的重点。这就涉及到国有能源企业改组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有资本在能源领域优化国资布局、集聚国资优势,全面提升运营能力和竞争力。
在五大发电里,除合并前的神华,并没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但在新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下,即便是产业集团也要发挥好国有资本的投资职能。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机制改革与大的体制改革相辅相成,同等重要。
随着现货交易一步步推进,问题已经开始渐渐浮出水面。例如说:发电集团传统习惯用设备利用小时数作为考核标准。但现货模式,机组的盈利能力甚至于开机与否都没有关系。空谈利用小时数完全不符合市场实际。
总部、省公司、各个电厂,三个层级之间的职责界定、权力下放等一系列机制不仅要紧跟国企改革的步伐,也要充分适应未来电力市场的竞争。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 电改 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