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同比持平

2020-06-02 16:53:24   来源:   浏览:150 评论(0

2020-06-02 14:10:01 中国新闻网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6月2日介绍,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监测。柏仇勇在会上通报了近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

柏仇勇介绍,2019年是新的生态环境监测司组建后的第一个完整年,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是抓全局、谋长远,系统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我们深入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按照“五个打通”和“统一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要求,本着“大监测、大生态”理念,首次将海洋、地下水、排污口、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温室气体等要素纳入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盘谋划,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了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生态环境监测发展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支撑。

二是强法治、建规范,大力推进监测法规制度建设。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法律保障,我们积极推动监测立法,编制完成《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对生态环境监测地位作用,以及各类主体的职责、权力、义务做出系统的制度设计,目前条例草案已完成部内立法程序,正式报送国务院。同时,不断加强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已形成覆盖地表水、环境空气、污染源等主要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200余项,为监测工作依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重融合、扩数量,优化调整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十四五”国家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国考城市空气站点由1436个增加到173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由1940个增到3646个,海洋监测点位整合到1359个。调整后的监测网络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强,能够更加全面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更加精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为科学确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四是严监管、重惩戒,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的生命线。我们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等手段,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运维单位等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各类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化警示震慑作用,营造不能假、不敢假、不想假的环境和氛围,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五是大比武、展风貌,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时隔九年后再次举办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全国共有1390家生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6198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赛,共有33支代表队293名选手会师全国总决赛。大比武活动在全系统营造了扎实理论学习、钻研操作技术的良好氛围,集中展示了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精神风貌,树立了铁军先锋队的良好形象,极大地调动和激励了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柏仇勇还提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向好,我国管辖海域一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类海域面积同比略有减少,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7%,同比持平;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经初步核算, 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文章关键词: 2019年全国33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