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10:06:33 北京商报 作者: 刘洋 刘晓梦
伴随新能源车型保有量激增带来的安全隐患,亟待相关标准落地。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公告称,工信部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据了解,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为GB 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0381-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从2012年的1.27万辆到2019年破120万辆,6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攀升至全球首位,但随之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高达40余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调查结果显示,按车辆类型统计,乘用车和物流车起火事故占比最高,分别为79.8%和15.5%;按火灾原因统计,分别为电池或电芯故障、外部撞击和用户私自改装、泡水、充电桩故障、违规操作等五类;按动力类型统计,起火时车辆处于停止状态的占56%、充电当中的占37.3%、行驶中的占6.7%。其中,2019年蔚来汽车因动力电池包存在安全隐患对产品进行召回,这也成为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以来首次召回案例。
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基数快速增长,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顾虑,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工信部方面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保障,同时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进步需要,2016年工信部就启动电动汽车安全三项强标制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均对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提出要求,同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没有安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
据了解,《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同时,《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则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此次发布的三项强制标准,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促进新能源市场发展。”在颜景辉看来,这对未来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于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