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穿山镇林寺村的富硒米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紧张抛栽秧苗,而一同种下的,还有通过富硒米种植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近年来,柳江区结合脱贫攻坚实际,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富硒米种植和稻螺生态养殖,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持续做优做强特色富民产业,促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实现稳定增收。
让富硒米成为“致富米”
“相对来讲,富硒米产量高多了,可达500多公斤一亩。而且品质、口感也比以前的品种好。”穿山镇林寺村贫困户黄秋鸾正与同村的兄弟姐妹一起进行水稻抛栽。去年黄秋鸾试种富硒米成功,价格比普通水稻每公斤高0.4元左右,今年她家里的5亩稻田全都种上了优质富硒米。
像黄秋鸾一样尝到种植富硒米甜头的,在柳江区还有很多。
柳江区粮食生产历来以水稻为主。在确保粮食稳定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柳江区从调整水稻的品质上入手,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近年来,柳江区大力创建优质富硒稻种植示范区,把富硒稻产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农脱贫增收的突破点来抓。2019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柳江区多方筹措资金160多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在水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的穿山镇龙平和林寺两个贫困村,共建设完成连片优质富硒稻生产示范区1.1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3091亩。核心示范区采用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控、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等“六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并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2019年11月,核心示范区优质富硒晚稻成熟收获,实现一造平均亩产450公斤,每亩可为贫困农户节本增效350元以上。经专业机构检测,示范区稻米通过广西富硒农产品协会的“富硒”农产品认定。
2020年,柳江区将推广优质富硒稻种植2万亩,主要分布在穿山镇林寺、龙平、竹山、六庙、高坪,以及成团镇成团、同乐、北弓、白露、里湾等村委。柳江区还将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继续引进优质稻加工龙头企业,实行订单销售;打造完成水稻全产业链联合体项目,大力发展“富硒”大米特色产业,让农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小小螺蛳带动脱贫致富路
“我每天都来基地做工,平时就做些简单的工作,像看田水、投喂之类的,生活比之前也稳定多了,脱贫应该没有问题。”在百朋镇白诺田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克来正忙着投喂螺蛳。从去年至今,韦克来在基地工作一个月保底收入3000元。2019年3月,广西老土牛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白诺村创建了有机水稻与田螺养殖相结合的全生态养殖基地。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的稻田肥沃、水质清澈,养螺有天然的优势。基地采用稻螺套养模式发展立体农业,既节约耕地,又大大增加收入。预计今年年产有机田螺40.8万公斤,有机稻谷16.8万公斤。
白诺田螺养殖基地的稻螺综合种养模式,正是柳江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的一个缩影。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柳江区初步探索出稻(藕)螺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在宜渔稻田已逐步形成了低产田主养、稻(藕)+螺+虾、稻(藕)+螺+鱼等三种模式。通过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农田产出模式多样化,由单一的粮食收入增加为稻(藕)、螺等不同品种的复合收入,实现了稻田提质增效。
目前,柳江区已在里高镇、百朋镇等地建设高标准稻田养螺示范基地。全区现有螺蛳养殖面积5236亩;规模(50亩)以上养殖场(公司、合作社、户)12家。2019年,柳江区年产螺蛳1760吨,产值1760万元。计划到2021年,柳江区稻(藕)田生态综合种养面积力争达到1万亩,螺蛳年产量3000吨,小龙虾年产量200吨。稻(藕)螺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成为柳江区助推精准脱贫的又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