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需求不振降价潮涌 光伏业因疫情提前洗牌

2020-04-26 17:02:14   来源:   浏览:103 评论(0

2020-04-26 08:04:26 证券时报   作者: 刘灿邦  

4月以来,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光伏产业链龙头纷纷主动降价,涉及硅片、电池片等多个环节。业界普遍认为,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光伏企业通过降价手段争抢有限需求。市场一时忧心忡忡。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家产业链公司,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多个环节。与市场担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业从业者的心态更加乐观。多位受访人士反馈,行业实际上已预判到会迎来一轮降价,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需求下降让降价过程来得更早,有利于行业整合重组及落后产能出清。叠加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不少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后,光伏需求有可能迎来爆发性反弹。

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0年一季报或一季度业绩预告,行业分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一位组件厂商的人士就向记者指出,在光伏的不同环节,龙头企业都要优于中小型企业,相关辅材的龙头企业也与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言下之意,疫情带来的行业洗牌已经开始,而一、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

疫情之下“还有希望”

除了此次疫情外,光伏行业近年还遭遇过一次大的需求萎缩。2018年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暂停下发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各地在国家发文启动普通地面电站之前不得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地面电站。

在“531”新政影响下,光伏需求端的预期影响是接近50%的装机市场直接归零,这也直接引发了光伏板块股票一轮近50%的深度调整,板块内公司调整的持续周期达到2.5~4个月,产业链价格在随后的1~2个月也发生了近25%的调整。

疫情发生以来,市场对今年国内装机的预期也曾有波动,但由于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且今年的竞价工作尚未结束,国内光伏市场预期在下半年启动,这使市场对需求扰动的关注方向从国内转向海外。

一家覆盖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的龙头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对光伏需求有一定影响,其中,地面集中式电站的情况略好一些,因为其开工时间的调节余地比较大,而分布式项目订单有一些延后,暂时不会很快地进入安装和施工阶段。

疫情引发的悲观需求预期已在光伏公司股价上有所反应。目前,光伏板块龙头已触发一轮39%~44%的调整,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也从年初至今下调了约5%~10%。

对于“531”新政及疫情对行业影响有何异同,一家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从市场需求骤停可能性看,两者有一定相似性,但疫情对需求的冲击小于“531”新政。“‘531’彻底改变了光伏市场的结构,集中冲击国内市场,直接造成国内市场连续两年的大幅萎缩;当前的疫情虽然会导致生产经营出现减缓或停滞,但项目真正因此取消或需求萎缩的情况并不多见。”

如其所说,光伏市场的结构在这两年变化尤为明显。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达98.6GW,但当年的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仅为30.1GW,全球70%以上的新增装机来自于海外市场。

一家硅片龙头公司向记者表示,“531”定调降补贴,很多企业的现金流没法支撑其在当时实现平价,一定会被淘汰;但对于疫情,行业的共识很明显――只要挺一挺,熬过这几个月一定会好起来。

揭秘产业链降价逻辑

近期,光伏产业链密集降价。4月17日,隆基股份公示单晶P型M6硅片价格从3.26元跌至2.92元,降幅10.4%;单晶P型158.75硅片价格从3.17元降至2.83元,降幅10.7%。这是隆基股份4月以来的第三次调价。此外,通威股份也在4月18日下调了单多晶硅电池价格。其中,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8.75由0.94元/W降至0.80元/W。

PV InfoLink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料价格降幅区间为2.6%~4.9%,硅片的降幅区间为8.5%~10.8%,电池片降幅为3.7%~6.7%,组件的降幅为0.6%~1.4%。

“最近一周多,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价,现在大环境不太好,部分市场需求萎缩,行业龙头主导降价是希望借此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在上述组件厂商人士看来,近期密集的降价行为“很正常”。

上述上游厂商人士进一步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受疫情影响需求降幅比较大,装机热情度不高,产业链降价就是为了给电站运营商让出利润,刺激下游需求。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的产业链集体降价中,组件环节的降幅相对较低。PV InfoLink数据显示,近期国内单晶PERC组件价格在每瓦1.6~1.65元之间,下半年交货的组件也开始出现低于1.6元的报价,下半年交货的海外组件价格随之走跌至每瓦0.198~0.21美元。

个中原因与产业弹性及订单周期有关。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游硅片、电池环节对应十几家下游厂商,从下单到结算周期非常短,有的订单甚至在交割时才商量定价,导致价格波动较大,而组件订单周期一般是3~6个月,并执行锁价,其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根据上述组件厂商人士反馈,目前组件环节的降价会主要体现在今年三、四季度的成交价格上,降价的影响基本不会体现在相关公司一、二季度的财报上。但是,他也提到,今年三、四季度的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下游客户不会提前这么早下单,而是选择观望久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需求不振及频繁降价,行业内多次传出企业库存堆积的消息。不过,从前述组件厂商反馈看,公司目前仍处于满产状态。“公司现在的订单执行情况是正常的,库存也处在正常水平,没有形成积压。”据其判断,在终端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组件厂商向上游发出的订单会有所减缓,电池片和硅片环节可能有部分厂商面临库存压力。

一个颇为不寻常的情况是,在头部厂商理解中,这一轮的降价可能并非坏事。“不管是硅料还是电池片环节,都会进行新一轮的洗牌,现在的落后产能还比较多,集中度不高,降价过程是早晚要经历的,而且早经历比晚经历要好。”

上述上游厂商人士告诉记者,一旦二三线产能规模扩张起来,整个行业再去进行重组或格局转换所付出的成本及代价就太高了,而且还不一定达到行业出清的效果。“疫情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但也给行业重塑整合及落后产能出清带来了机会。”

“去年光伏行业盈利比较好,行业已经预见到,未来将通过一轮降价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疫情的出现可能加速了这个进程。比如在硅片环节,隆基股份维持了多年的高利润,降价可能是为了挤压新进入的产能以及后续还想进入的。”上述组件厂商人士说。

国内需求预期好于海外

A股光伏板块近期大幅走低,这已经反映出市场的悲观预期。但是,在与多家产业链龙头公司交流过程中,证券时报记者的一个明显感受是,产业要比资本更加乐观。

例如,上述硅片公司人士就向记者表示,现在各国都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电站建设者角度看,融资成本更低,收益率更高,可能会刺激一部分市场需求。

产业链的反馈显示,国内光伏行业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平价,主要是因为组件之外的非技术成本偏高,包括财务费用、土地费用和接入并网的隐形费用等,其中,财务费用占大头。记者从两家电站投资企业了解到的数据均显示,贷款大概能占到电站建设投入的七成以上。

不少从业人士向记者提到,疫情过后,光伏市场可能迎来爆发性的需求反弹。但是,比照消费情况看,此前有不少观点预测,复工复产后,国内消费可能迎来“报复性反弹”,然而,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并未如约而至。那么,预期中的光伏爆发性反弹又成色几何?

上述组件厂商人士认为,两个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光伏本身的需求较为稳定。一是光伏下游面向电力市场,需求弹性比快消或服务行业低,即使面临经济下滑,电力需求萎缩的比例相对较小;二是除非油价长期低迷,不然光伏在所有发电技术中非常具有竞争力。“产业链预见到的需求反弹,更多是考虑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刺激因素,光伏电站的金融属性较强,且光伏建设容易承接更多资金,各国政府如果想快速拉动经济产值,特别是借机改变本国能源结构的话,这将是一个好机会。”

从国内及海外需求看,产业链厂商普遍预测较为乐观,认为国内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40GW左右。由于2019年的基数较低,该预测值的增幅超过30%。一家厂商就表示,由于隔离时间要求,公司华东生产基地在2月受到一定影响,但复工后生产经营比较正常。

相比之下,海外情况更加复杂。一方面,部分欧洲国家已陆续放松封闭措施,西班牙4月13日起已恢复光伏电站建设;另一方面,巴西正无限期推迟一系列光伏项目招标,印度的光伏产业也因公共卫生压力遭遇重创。

“海外市场需求现阶段还不好定量地去预测。专业机构年初的预测是,今年全球新增装机约140GW,目前预测已向下调整了10~20GW。”上述覆盖中上游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人士向记者说。在全球预测下调的情况下,国内装机的增长势必意味着国外装机更大幅度的下调。

4月23日下午,隆基股份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基于疫情发展,公司将更加侧重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占比。

钟宝申介绍,目前,美欧日韩地区的疫情总体是受控的,疫情对这些地区的业务总量影响不会特别大,但其他新兴地区今年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大,原因是在疫情影响下,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不稳定,进而影响到当地光伏市场的发展。

现金流重要性凸显

去年以来,光伏行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扩产,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扩产的逻辑就是要用优势产能将落后产能挤出市场。今年初,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多家龙头企业宣布扩产计划。

“疫情期间对现金流的要求肯定是比平时高一些,但目前我们觉得问题不大。”一家上游头部厂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的第二主业周转快,收入稳定,能够提供很好的现金流,光伏制造端一直以来不允许有应收账款,“如果我们开始亏现金了,行业内基本就没有谁能熬过来。”

该人士认为,疫情期间,光伏企业要拼成本、拼综合竞争力,只要熬过去,市场是怎么下去的,还会怎么回来。此外,受访的硅片企业表示,与国内企业更看重毛利率不同,公司本身一直十分重视现金流;组件企业也表示,目前公司现金储备较高,资产流转速度较快。

从历史经验看,光伏行业每一轮需求端的恐慌,都会引发产业链价格的调整以及行业内所有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其中,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相对脆弱且研发能力相对缺失,随着行业的调整有可能会遭遇永久性的退出。

近期,多家A股光伏公司披露了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从业绩表现看,行业分化的势头已经显现。隆基股份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86亿元,实现净利润18.6亿元,分别增长50.6%和204.9%,但公司当季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5.36亿元。

晶澳科技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一季度业绩同向上升,实现净利润2.5亿~3亿元,增长189%~247%。公司解释,一季度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出货量同比增加,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提高。

通威股份一季度实现营收78.2亿元,同比增长26.85%,但净利润减少近三成。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通威股份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电池片环节降价的影响,去年同期,电池片价格处于高位,单瓦盈利在0.2元以上。伴随降价,单瓦盈利性已较去年降低。

有电池片厂商向记者反馈,虽然电池片的成本也在下降,但成本下降的幅度远低于价格下降的幅度,这是令行业担忧的一点。

协鑫集成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亏损1.2亿元~1.5亿元,公司解释,受疫情影响,公司上游供应商复工时间普遍延迟,交通运输受限,原材料价格及物流成本上升,客户订单交付受阻。海外市场需求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一季度出现一定幅度的延迟和削减。

中来股份的业绩预告也显示,公司一季度亏损1700万~2200万元,净利同比下降161%~179%。公司称,由于国内电站项目无法按期开工,部分背膜及组件订单出货受到影响;同时,部分原辅料短缺,造成制造成本偏高。

“从不同环节来看,龙头企业都要优于中小型企业,这个趋势比较明显了,相关辅材的龙头企业也跟竞争对手拉开了一定差距,如光伏玻璃、胶膜、逆变器等。”一位受访的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疫情之下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一、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



文章关键词: 需求不振降价潮涌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