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点赞!上海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至90%

2020-01-20 16:49:45   来源:   浏览:102 评论(0


2020-01-19 08:39:05 人民日报

 

上海市人大专题审议,提高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柏可林 摄

“垃圾分类推进快、成效大,靠的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要为全市人民点赞,向全市人民致敬! ”两会期间,上海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点赞,赢得在场代表委员最热烈的掌声。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要求,上海交出的答卷确实可圈可点,还在全国带了个好头,让“垃圾分类”成了热词。去年两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高票通过。距条例正式实施仅仅半年,上海基本形成垃圾全程分类收运体系,大力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全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1.8%,湿垃圾增长88.8%,干垃圾减少17.5%,有害垃圾增长504.1%,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

“社会和分类成效整体好于预期,但垃圾分类持久战刚刚拉开序幕。”不少发达国家用了三四十年时间,才建立起垃圾分类的全程体系。开了好头的上海,如何保持热度,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新习惯”?

今年上海两会,垃圾分类仍是“热词”。1月16日下午,上海人大举行关于提高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专题审议,123名代表早早坐满会场。为了争取一两分钟的发言时间,代表们甚至多次“抢”起了话筒。

垃圾分类过程遇到的问题,要用更加人性化的方法来解决

 


崇明区鲁屿村村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崇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相比去年“该不该分”“怎么分”,代表们今年将议题焦点集中在“怎么坚持分下去”“分出来的垃圾去哪里”。

黄浦区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戚建豪代表讲了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市中心某老旧小区有个住户,窗户离垃圾筒仅两米,不堪夏天湿垃圾“破袋”投放产生的异味,只能用锁把垃圾筒锁住。而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因为后厨面积狭小,不可能在烹调过程中随时对餐厨垃圾分类,虽然每天打烊后都会集中分类,仍被执法部门处罚。

戚建豪建议,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的考核体系应该更加完善,允许居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微调,要更加人性化,不要苛求过程。

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明代表认为,上海是国际化城市。“干垃圾”“湿垃圾”是上海本地叫法,国内大多数城市则称“其它垃圾”“厨余垃圾”,提法要斟酌,否则初来上海的不少流动人员无所适从。南京路等大商圈的垃圾投放设施已经有了英语说明,还要想办法让外地人搞懂怎么分。

做好源头减量、末端处置这“一头一尾”

 


青浦区重固镇回龙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干湿垃圾分类筒。唐小丽摄

光分类还不够,做好源头减量、末端处置这“一头一尾”,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才算“功德圆满”。代表们不避问题,贡献诸多真知灼见。

上海城投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海城投研究总院副院长赵爱华代表说,要在促进生产和消费源头减量上下功夫。在宾馆不提供“六小件”、外卖餐饮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还要加大快递等行业的源头减量力度。

其次,要补上末端处置能力的短板,提高装修、大件垃圾的清运能力,探索建立垃圾回收利用市场机制,避免资源化产品找不到出口。

金山区工会副主席、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童上高代表认为,末端处置水平决定前端分类方式。上海对湿垃圾采取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方式,不出镇和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不少地方湿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设备耗电量大,处理过程产生异味,设备利用率低,甚至成了摆设。由于湿垃圾原料成份不一,生产出的有机物成份也不稳定,亟需制定相关质量标准。

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权代表所在企业,去年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湿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取得一定成果。他认为,上海湿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受制于技术不成熟、建设周期等因素,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湿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投入。

戚建豪代表建议,在上海推进末端处理能力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向市民披露信息,让大家知道这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增进对前端分类的理解和信心。

“船到中流水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垃圾分类久久为功

面对代表、委员的呼声,政府部门立即表态。

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回应称,代表委员们提出的“破袋”跑冒漏滴、误点乱投放、志愿者撤出等现象,在全市1.3万个小区有一定比例存在。今后,在定时定点确定上,要更多听取居民意见,找到大家能接受的方案。湿垃圾回收容器要增加密闭性,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滴漏。夏天保证每天两次清运湿垃圾,物业要加大对垃圾回收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清扫力度。

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也在两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2020年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推动70%以上街镇垃圾分类实效示范。上海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完成6000个居住区可回收物服务点的质量提升;完善源头分类投放点建设标准,全面实现源头分类投放点建设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车况管理,推进各区落实对可回收物体系政策制度落实。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规范和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进一步创新志愿服务载体和形式。全力推进末端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3450吨/日。

参加专题审议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表示,上海垃圾分类实效超出预期,充分体现了上海的社会动员能力、立法引领能力和市民自治能力。“船到中流水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后,上海的垃圾分类要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上下力气。用科技和政策赋能,破解难题,实现城市更精细管理。

文章关键词: 点赞!上海居民区垃圾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