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08:56:49 北京商报 作者: 肖涌刚
“狼”真的来了。
1月7日,马斯克坐着湾流G650来上海交付首批国产特斯拉Model 3,还带着Model Y启动量产的新消息。数天前,Model 3的最低价已经杀到了30万元以内,有机构预测,受益于低成本,这一价格还可能再降。
磨刀霍霍,马斯克之心,路人皆知。诚然,面对核心技术、整车性能、外观设计,乃至价格等全方位的降维打击,受到“直接威胁”的本土新能源车品牌没有理由不风声鹤唳。“请允许我们保留一些市场灵活性。”本土品牌带头大哥的这句话留着最后一丝倔强。
紧张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早年行业风口刚起,造车新势力频出,各类资本入局,试图分羹一杯。在财政不遗余力的补贴扶持下,国内新能源车产量迅速拉升,同时也豢养了一批低端过剩的产能,已至濒临泡沫边缘。
环境在变。从政策角度看,近年来,财政在断奶,补贴在退坡,出清产能已是大势所趋。而特斯拉,无外乎是放入池子里的一条新鲶鱼,在凶猛顽强的肉食者的追逐下,其他鱼会游得更快。国产特斯拉量产,必然倒逼本土车企求新谋变。这一内一外两股力量,最终要塑造的还是市场导向原则。而充分竞争的最终受益人,是消费者,也是行业本身,更是整个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结构。
省去了进口关税,加上产能继续提升,国产成本降低,未来特斯拉在国内价格再降是值得期待的。同时,更多特斯拉车款在国内量产引发的链式反应,将刺激更广范围的车企调整营销策略,可供选择的余地将大大增加。因而,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红利将是实实在在的。
就行业而言,即便是当下也并非哀鸿遍野。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尤其是上游供应商已经开始狂欢。目前国产Model 3零部件本地化率为30%,到2020年年中将达到70%,年底实现100% 。股价上扬是表象,大量订单和技术革新才是内里。而零部件供应商的质效提升,最终也将反哺与之合作的整车企业。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特斯拉入华是这两年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外资股比后的首个外商独资项目,释放了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开放是肯定的,一以贯之的。再者,中国制造正在由“大国”迈向“强国”,在这条通往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创新之路上,继续“拆墙”“拉手”,充分利用外资优势,依然是行之有效且不可或缺的手段。
有人拿苹果和特斯拉作比较,2010年iPhone 4成为国内爆款,由此拉动了智能手机产业链的黄金十年,苹果产业链的过去,有可能成为特斯拉产业链的未来。
那不妨再以十年为周期计,特斯拉来了之后,2030年的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又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