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曹仁贤:科学计征化石燃料生态环境成本

2020-01-03 16:24:11   来源:   浏览:88 评论(0


2020-01-02 16:39:58 中国能源报

新年来了 除了盘点经济成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生态环境成绩。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过去一年我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连年下降,2019年无论是大气、水、土壤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与日俱增,这说明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缺憾。

环境保护税征收不力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历时多年、大家期盼已久的生态文明大法。以大气污染物排放计量,估计全年排放气体污染物3000万吨,按照每千克为一个当量,每个当量5元计算,应征税额就达到1500亿元!如果再加上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预计应征收总额超过2000亿元。然而,2018全年,全国实际只征收了200亿元,少得可怜。足见征收环境保护税之难,征收管理水平之低。

未征收燃油环境税

根据京津冀雾霾成因贡献的相关文献:化石能源燃烧贡献了55%的大气污染,车辆尾气贡献至少25%,但税法漏征了车辆、船只、飞机、工程机械的环境保护税(目前的燃油税实际上只是养路费),无疑是一个重大缺憾。

谁污染谁治理 建议开征碳税

目前有些国家已将二氧化碳定义为污染物,过多的温室气体排放显然已威胁人类的生存,要使2050年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我们必须尽快实现碳中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应有的全球责任,但目前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在早期阶段,碳足迹、碳强度厘定严重滞后、标准缺乏,脱碳之路艰辛。

基于碳排放权的碳市场,笔者认为也无法真正遏制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原因出在这个“权”字上。顾名思义,碳排放权是指化石能源使用企业有权免费排放基于历史数据的二氧化碳,以2018年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为例,约为130亿吨,都成为了碳权力,但实际上植物、海洋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仅仅10亿吨。由于“免死金牌”的存在,甚至出现了自主申报出来的历史二氧化碳排放远超过实际排放。申报的碳权越多,回旋的余地越大,甚至可以拿这个碳权去市场上交易。很显然,过于大方的碳排放权绑架了发展权,扭曲了能源的真实成本,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大多数人的生态利益。

科学的环境税收政策应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纳入征管范围,征收碳税。即无论企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按排放量线性征收税额,这才能体现环境治理的公平。相比于碳市场,碳税不需要繁杂的碳足迹数据,也无需建立新的配额交易基础设施,可以沿用已有税收制度的相关通道,大幅度降低了行政成本。新一任欧盟委员会将重新为欧盟国家制定碳税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财政监测如何缓解气候变化》报告中也呼吁大幅提升碳税,目前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开始征收碳税。

生态环境改善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即由消费者最终承担生态成本,综上建议加大生态环境税征收力度和开征碳税,并将税收资源再次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良性循环。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新旧动能得以转换,节能环保、生态能源产业得以壮大,必将带动我国下一轮的经济高质量增长。


文章关键词: 曹仁贤:科学计征化石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