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上了“黑名单”,如何“洗白白”? ——关于我市企业失信记录影响企业市场行为情况调查

2019-12-24 11:04:40   来源:柳州日报   浏览:205 评论(0

在许多人印象中,企业受到行政处罚,交了罚款,就完事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失信记录仍然会影响着企业许多市场行为。

小额罚单,也会上失信“黑名单”

12月19日,在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政策说明会暨信用修复工作培训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引起了与会者关注。

最近,我市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参加招投标时被告知,由于该企业曾因受到税务部门行政处罚,有不良信用记录,在进行资格审查时没有通过。这时,该企业负责人着急了,回想今年确实有一单涉及金额500元的税务罚款,但早已交过罚金,怎么还会有这种影响呢?

原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将各类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处罚等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并且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被列入的市场主体,甚至具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会视情节轻重,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和惩戒。那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正是因为税务罚款而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

已经“被黑”了,不洗不会“白”

受到罚款处理,许多人以为只要去接受处理就没事,实际上,已经“被黑”了,不洗不会“白”,市场主体需要进行信用修复“洗白”工作,许多人却并不了解。

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市工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总量为36269例,全市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6656人,我市行政部门做出行政处罚8.86万例,这些失信信息均记录在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上。2019年,全市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对1381人次进行了屏蔽或撤销,市发展改革委受理了行政处罚信息修复137例。

“从数据可见,大量失信记录没有进行修复。其实关键的原因还是大多数有失信记录的社会主体不了解需要修复,从而造成失信记录的标签长期挂在名下,这需要引起重视。”该负责人表示,存在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千万要注意,并不是说受处罚时接受完处理事情就过去了,或者说缴纳完罚款就万事大吉了,只有在进行信用修复后,才能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严重失信最长公示期限3年后才能修复

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后,如何进行信用修复“洗白”呢?据了解,不同行业领域的“黑名单”、失信名单,有不同的退出机制,需要市场主体主动向认定部门了解退出程序,有序退出。

以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为例,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根据行政处罚信息的严重程度不同,修复的要求及时间有区别。其中,对于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人须向信用网站提供相关登记证照扫描件和已履行行政处罚的证明材料,公开做出信用修复承诺,并经信用网站核实后,撤下相关公示信息。对于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申请信用修复,申请人在提交相关登记证照扫描件和已履行行政处罚的证明材料,并公开做出信用修复承诺外,需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班、提交信用报告方可申请信用修复。

失信修复时间,根据严重程度有异。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在信用网站最短公示期限为3个月,最长公示期限为1年;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在信用网站最短公示期限为6个月,最长公示期限为3年。市场主体在履行相应处罚决定、消除不良影响并且满足最短公示期限后,可在“信用中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

“我们希望市场主体都能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规范自己的日常经营行为,不要等到失信记录影响到正常的经营行为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处理。”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市场主体往往会忽视情节比较轻微的处罚记录的处理,但是量变会产生质变,市场主体应规范经营,及时了解自身信用状况,及时对不良信用记录进行修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文章关键词: 企业信用 信用政策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