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10:16:41 china5e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增长平稳,技术和商业模式稳中有进,问题有序解决,产业业态由高速度发展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累计并网容量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即便如此,海上风电距实现平价上网目标仍有距离,电价下行、建设基础设施差、成本问题凸显依然是行业发展痛点。努力打破上述“瓶颈”,助推我国海上风电事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业内人士的一致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12月6~8日, 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主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中达安股份福建省宏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京举行。国内所有致力于海上风电发展的开发企业和整机企业高管悉数到场,针对海上风电的痛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自2016年举办以来,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海上风电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会,本届大会共有超过300多家单位的700多名代表参加。
本届大会上,各方大咖有哪些精彩观点和火花?本期小编将带你一一盘点。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周茂平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海洋工程年报》统计,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数量达到436台,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5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440万千瓦。并网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三,仅次于英国、德国。但我国海上风电领域起步较晚,与国际上先进的海上风电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海上风电建设风险高、难度大、建设经验不足,海上风电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创新,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合作,以务实态度推进海上风电产业的进步。海上风电建设发展要完善海上风电产业体系建设,着重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技术产业链,真正推动海上风电健康发展。
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是近年来全球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要推动海上风电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准确把握海上风电的政策导向,积极稳妥有序推动发展。第二,正确认识当前海上风电的主要任务,即通过合理稳定的项目规模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促进成本下降,提高海上风电核心竞争力,力证2025年左右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第三,坚决落实配置要求,通过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国海上风电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民生、战略各方面因素,立足高远,系统分析研究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研究方向,战略布局、步骤、外部条件、基础支撑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战略高度明确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从实践层面谋划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坚强、绿色、持续的支撑。
海上风电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经验不足和抢电价等风险与挑战。补贴逐步退坡实现平价上网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加快推动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议风电进一步加大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协同创新,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合作,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海上风电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当先,没有“好”支撑“快”,会给行业会带来很大隐患。相对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更复杂、作业难度更大,如何保障海上风电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也是共同努力的方向,建立起海上风电的良好生态,推动行业高度协同才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质量与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海上风电对风电产业链和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要坚持协同创新,打造海上风电价值链。关注2021年前后的开发规模和节奏,同步提升海上风电技术。从系统性规划到整体部署统筹推进,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到业务链各环节紧密联动,实现海上风电的规划引领和规模化开发,优化设计和集约化建设、专业化共享以及合作投资,推动分工协作,联合攻关,集成创新。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海上风电在未来20年内,仍将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时候要比2018年增加15倍。一个是政策目标驱动,落实《巴黎协定》。另外是技术成本的下降。到2040年,海上风电占全球电力供应的比例有望上升到5%。放眼国内海上风电,“十三五”期间,国内海上风电可以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经过“十四五”的努力,中国有望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海上风电市场。
2019年5月21日,国家能源局出台新的海上风电电价政策,标志着海上风电竞价时代的来临。因此降低海上风电的造价迫在眉睫。为此,应认识到:第一,一流设计是降低海上风电造价基础;第二,采用大兆瓦的风机,减少风机基础数量和施工安装工作量;第三,完善成熟产业链,建造海上风电专业码头,引进主机、叶片、海缆、钢结构加工、施工等企业,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园,优化施工方案,为设备运输、施工、运维提供便捷,大大降低海上风电物流成本;第四,规模化开发是降低海上风电造价的有效途径,在政府支持下企业规模化获取资源、规模化开发项目可大规模降低前期建设运维成本;第五,多样化融资是降低海上风电造价的手段;第六,开放的市场竞争是降低海上风电造价的土壤;第七,不断创新是降低海上风电造价的引擎。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跟建造技术占了海上风电的成本接近50%。国内基础结构有很多,包括筒型基础、单桩、重力式基础、导管架基础、多脚架基础,每种基础施工的效率不同,固定技术筒型基础最高,可实现整体式安装,单桩基础结构施工效率比较高,浮式的目前较少,我们也在探索全潜式一步式安装方式。
未来几年,中国海上风电投资总体会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2019年~2021年建设成本仍将上涨,2022年、2023年将开始下降。未来集中连片开发、风能性能的提升、勘察设计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吸力筒基础将有力促进成本降低,同时优化降低送出系统成本。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除了建设成本还有运营成本、发电量限值。可以优化运维策略,同时提升发电量和设备可靠性,解决部分机组长期运营带来的叶尖腐蚀、轴承失效、齿轮箱漏油等现象。 2021年前,可推动一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实施并网。结合并网项目的情况,考虑现有近海项目优化开发、布局,降低成本,在近海实现更大发展空间同时,在深海区域开展一些示范探索、技术探索,积累柔性直流远距离输电、新型基础型式等建设经验,优化降低建设成本。
今年2月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体系建设提上日程,为此广东省做了一系列工作,如批复成立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推动打造海上风电集约化运维方案,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
海上风电设计创新与优化,要坚持2个基本原则:第一,可靠性。用可靠性约束设计优化。第二,系统性。不能着眼于一个点的优化,而是要从全系统全生命周期来看,将所有利益相关方纳入其中,立足于整个基础造价的最优,打造利益共同体。整体设计创新与优化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结构体系创新。第二,理论方法创新。第三,设计手段创新。
针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以及浮式基础,从成本上看,浮式风电目前要比固定式成本仍有所增加。但未来几年,浮式风机在亚太地区有望出现增长,这是重要的趋势。浮式风机的建设中,尺度效应的克服与风机/浮式基础的全尺度一体化设计是两项亟需突破的技术挑战,此外也要从安装运输角度进行多项考虑。
政策的平稳过渡对海上风电影响很大。针对降本环节,各方应制订共同目标,达成共识,同时层层分解,明确年度任务。另外技术环节上,要在业内打造创新型的实验平台,推动行业共同进步。最后,要实现利益共享,打造利益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
要做好海上风电统筹规划,整合前期工作,降低开发成本。目前国内单体开发以30万千瓦左右为单位个体,整个过程当中包括前期勘测费用、设计、吊装施工资质产生一些重复性的劳动、重复性的工作。未来希望能够建立行业技术发展联盟。
海上风电机组发展呈现几个趋势:功能直径由短变远、功能率由小变大、离岸距离由近到远。随着近海风电逐渐开发,深远海的风电是下一步开发趋势,漂浮式是下一步深远海风电必然的选择。
容量大不代表经济性好,今后开发商选择风机不能以大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选择最好的性价比,即单位千瓦扫风面积。
随着叶片长度增加,未来海上风电发展势必将探索碳纤维叶片这个“无人区”,才能使叶片在风机容量不断变大的过程中,把重量控制住,进而控制住整个设备的成本。另外,海上风机的轴承未来也将影响风机的运行,这也是整机商需要关注的。
更大的叶轮直径,包括前浮式风电,都是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也要积极探索浮漂式风机。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就海上风电发展的话题继续进行观点的碰撞。
在12月7日上午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Tuv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Sebastian Petretschek、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玮良、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办公室主任董秀芬、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就“如何应用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创新加速度电成本下降”这一主题展开热烈深入讨论,为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创新建言献策。
在12月7日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生校、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志刚、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副总经理于晨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裴爱国、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陆忠民、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风电发展部总经理王涛围绕“如何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发展深海、远海海上风电”的主题,就目前发展深海、远海海上风电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观点激烈碰撞,也引发不少到场嘉宾的共鸣。
12月7日晚,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奖颁奖晚会同期举行。会上,共有22个优秀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项目分别荣获2019年度海上风电优秀工程开发奖、优秀工程设计奖、优秀工程施工奖、优秀工程运维奖、优秀工程监理奖。
12月8日,大会就载荷计算及岩土工程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升压站设计、海外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风资源水文监测及海洋环境评估、海上风电基础施工运输安装和防腐运维技术六大海上风电热点进行分论坛报告。专家学者在报告演讲中,交流分享各自观点。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正在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开发的关键时期。此次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上,来自政府、风电开发商、设计院、整机商、认证及咨询机构、科研院所、施工吊装单位、运维企业、风资源与气象观测等关注海上风电的行业同仁齐聚一堂,进一步探索海上风电发展思路,就创新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科技创新,加快海洋工程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深入交流。此次大会的成果,无疑将为海上风电技术的持续进步凝聚智慧,为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汇集力量,助推海上风电工程造价成本和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支撑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