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 16:52:14 鱼眼看电改
电力改革的基本面在发生变化
对能源行业的多数市场主体来说,目前电改的基本面和2014-2015年9号文出台时相比,发生了三点较大的变化,也牵扯了电改的一些小趋势变化。这三点个人认为是:
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
分布式光伏作为最接近用户的一种能源形态,已经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肯定,甚至某种程度也改变了能源禀赋格局。虽然能源国企也在大量收购分布式光伏资产。但是分布式天生靠近客户,自发自用模式的盈利未来更多依靠与客户的持续互动和服务,所以更接近于服务形态而非资产形态。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当清洁能源作为基荷能源形态,火电机组逐渐变成灵活性调节工具的时候,能源市场化的基本面就变了。
二、高质量增长阶段的新增需求变化
在高增长的发展阶段,社会新增的能源需求主要是高载能的重化工业,对数量的需求远超过对质量的需求。而在高质量增长阶段,作为负荷中心的东中部地区主要的新增能源需求是高附加值产业,自然需要高质量的能源供应,而且需要从单一能源变成多种能源,从单纯供能变成能源服务。能源需求侧服务的市场化可能快于能源供给侧市场化。甚至会牵引能源供应市场化向新的领域迈进。
三、贸易战背景下的存量能源需求变化
对于原有的存量能源需求,一方面是市场自然向中西部地区低能源价格区域转移;另一方面“减税降负”的需求凸显,用户对高增长阶段积累下来的高折旧成本,价格敏感性不断增加,如何通过市场充分竞争+自然垄断环节的有效监管,降低能源供应成本成为主要矛盾。
电力市场化,需要在边缘积累新的改革动能
从中国改革的规律来看,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边缘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是从联产承包的小岗村开始的,中国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从乡镇和街道企业开始的。今天大名鼎鼎的娃哈哈,当年不过是杭州一家小学的校办食品加工厂。
越是边缘,离用户的真实需求越近,越蕴含创新和变革的机会。互联网企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在边缘积累了足够的能力,才有可能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而且现有的体系应对这种冲击-反应-重构的过程也将是漫长的。所以千万不能低估了能源改革的复杂性和漫长性,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随着能源市场化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的能源消费意识变革,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挡的。正如互联网产业也在客户侧积累能量,以互联网+的方式,通过C2B,S2B2C等模式往上游延伸,这是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产业某种细微的差异。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滴滴打车,就是互联网从生活服务的边缘业务开始,延伸到出行服务,对出租车行业的挑战。虽然也遇到交通部门的各种管制,但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的模式还是在很多地方野蛮生长出来,最有趣的事,滴滴所占的网约车资产其实很少,用满足客户出行服务需求的方式,以轻资产完成了行业颠覆。
我们认为这才是未来能源产业的某种可能,真正改革的动能来自边缘业务,比如分布式能源、电力零售侧市场化,用户侧能源服务市场化,进而逐步倒推改革向纵深开展。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市场化的力量与自上而下的政策性力量结合。
只是这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三五年都是很难快速见到成效的,如何真正在边缘找到不依赖于任何政策,完全靠市场力量就能推动的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变革机会,才是需要一起共同探索的。
有时候我会对一些友商说:包括电网公司都综合能源业务团队在内,大家目前根本不是竞争关系,用户侧市场还远未到存量需求的红海竞争阶段,大家一起其实都是在推动行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前进,我们需要更精益化、更灵活、更接地气,才能度过困难期。
改革不易,且行且珍惜,困难都是暂时的,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