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寒冬”波及产业链 回款难给锂电池行业带来生存危机

2019-11-26 16:05:44   来源:   浏览:118 评论(0


2019-11-26 10:43:00 中国汽车报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连月下滑,不光影响到了几家试图靠新能源汽车“翻身”的整车企业,如今也已波及到了动力电池产业。11月6日,容百科技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对比克动力规模高达2.06亿余元的应收款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包括逾期账款和已到期未承兑汇票;11月7日,当升科技在一则“关于应收账款风险的提示性公告”中指出,比克动力、郑州比克合计欠公司应收账款约3.79亿元。一时间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比克动力在11月12日发布公告,在表达歉意的同时表示,公司目前面临现金流的压力,主要因为众泰汽车及华泰汽车未付货款,目前正在积极磋商过程中。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确实与目前行业整体状况不是太好有关,当下,电池企业应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积极迎接挑战。

■比克也很“受伤”

7月22日首批登陆科创板的25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受到舆论的密切关注,因此,容百科技发布公告后,立刻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反响。在这则“关于对比克动力应收票据到期未能兑付事项的风险提示公告”中,容百科技表示,来自比克动力的合计0.7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在截至公告日那天都没能实现兑付,容百科技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含前述已到期商业承兑汇票,不含银行承兑汇票)合计2.08亿元,其中逾期账款及已到期未兑付汇票合计2.06亿元,公司认为基于比克动力的实际偿债能力等因素,同样可能存在无法按期还款的重大风险。

在11月16日发布的《容百科技关于应收款项催收进展情况的公告》中,保荐机构认为,公司已对比克动力应收账款补充计提坏账准备。如后续比克动力偿付能力评估情况出现不利变化,公司将需要对该部分款项全额或部分计提坏账准备;如进行全额计提,将可能导致公司2019年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可能亏损,保荐机构提醒广大投资者关注相应的投资风险。

事实上,被比克“牵连”的企业不止一家,包括新宙邦、航可科技、当升科技在内的上市公司都纷纷加入了计提坏账的阵营中。“未能如约付清供应商货款,主要是因为公司目前面临着一定的现金流压力,其中主要受众泰汽车及华泰汽车未付货款影响,并因此波及上游厂商。”比克动力方面回应道,“目前正在与两家公司积极磋商,并借助法律手段对涉及的债权进行了充分保障。”

当然,比克电池的债务人不止众泰汽车和华泰汽车两家,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6月以来,比克动力已先后对重庆理想智造汽车有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永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车企提起了诉讼。

■回款难已成行业普遍现象

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看来,这应该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此前,国能电池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公司当前有12亿元应收账款尚未收回,导致部分已离职员工的补偿金、工资和报销款没有及时发放。”知豆汽车也曾拖欠过多氟多动力电池多达3.64亿元的账款,并影响了包括大洋电机、万安科技、美力科技、鹏辉能源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后者纷纷开展了计提坏账的相应准备工作。“今年以来,整车企业的账期最长已经达到了12个月,我们公司的资金链也已经到了断裂的边缘。”一家电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汽车市场目前整体状况不佳,汽车卖不出去,钱回不来,造成了企业的周转资金不灵。”在王秉刚看来,市场下滑也是造成动力电池企业回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今年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4.1GWh,同比下降31.4%,市场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其中,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9GWh和1.1GWh,同比分别下降26%和41.7%。

不过,据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造成当前问题的更重要原因来自补贴政策的调整。“在2016年到2018年的3年时间里,动力电池装机量较大,也因此签订了后续的大量供货合同。”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出乎意料的是,随着国家补贴门槛的提高,一些整车企业不能及时拿到补贴,甚至拿不到补贴,货款就拖着迟迟不给,当下行业里的资金压力基本上都由电池企业承担。”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池行业分析师直言,“国补”的减少对动力电池的价格造成直接影响。整车企业要求动力电池企业降低价格,但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又使得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增加,电池供应商单品利润随之下滑,这导致了电池企业现金流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浮出水面”的比克动力其实在当前动力电池行业里的排名并不低,排位在前15之列,更多比它规模小的电池企业已经悄无声息地从市场上默默退出了。据统计,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总量为150家,这一数字在去年已经变为100家,1/3动力电池企业被淘汰出局,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仅有4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了装车配套,比9月又减少了6家。

此前,刘彦龙就在预测动力电池行业2019年的表现时表达了他的担忧:“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补贴加速退坡,动力电池技术门槛提高,那些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只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刘彦龙强调,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外电池企业布局的加快,国内电池企业正面临重要的窗口期,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遭受的冲击恐怕会非常大。

王秉刚建议,电池企业应该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下功夫,以此来积极应对市场的新挑战。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则建议,锂电池行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企业没必要都集中在动力电池领域,储能或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也都拥有很大需求。以天能的圆柱型电池为例,完全可以在电动工具领域继续深化布局,开拓市场。

当然,正如刘彦龙所言,动力电池行业也拥有例如“双积分”政策进一步实施、地方政府在补贴退坡之后的非财政性政策支持等一些利好因素,但未来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动力电池行业整合速度不断加快,集中度也正在快速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将仅余下二三十家,现阶段80%以上的企业面临淘汰。”刘彦龙如是判断。


文章关键词: “寒冬”波及产业链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