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沃特玛负债累累 又一昔日电池巨头“倒下”

2019-11-19 16:14:59   来源:   浏览:84 评论(0


2019-11-19 08:50:18 汽车公社

11月13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选任管理人公告》,意味着沃特玛这位曾经的电池供应商巨头即将进入破产清算阶段,车市“寒冬”带来的影响,远比想象中严峻。

当日晚间,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确认上述信息的真实性。

不可否认,从襁褓婴儿到蹒跚学步,历经四年发展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看似正在不断成长,但是当新能源“蓝海”变为“红海”,热度逐渐褪去,政策红利消失,此刻的它却又稍显脆弱。

回归动力电池行业,沃特玛的“倒下”或许只是这个虚假繁荣行业照进现实之下的小小缩影。优胜略汰本就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市场骤变,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曾经的短暂辉煌

稍显悲凉的沃特玛,曾几何时也拥有短暂的辉煌。提及动力电池企业,我们熟知的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乘用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不知晓,在商用车动力电池领域,沃特玛也曾强大。

据不完全统计,2015至2017三年之间,沃特玛电池的总出货量分别为1.37GWh、2.47GWh、1.98GWh,位居当时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三位。其主要客户包括:东风特汽、一汽客车、大运汽车、中国重汽豪沃、厦门金旅、南京金龙、上海申龙、珠海银隆、江苏九龙、奇瑞万达等,几乎囊括国内商用新能源客车的所有主流品牌,公司状况较为良好。

同时,作为其母公司,坚瑞沃能在进入新能源行业前主要从事消防业务,不料发展遭遇瓶颈。伴随2016年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行业,因此收购新能源产业成为其新的盈利增长点。

正因如此,坚瑞沃能看中沃特玛较好的市场前景,进入动力电池产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沃特玛100%股权,使其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收购价达到52亿元。

一方拥有足够的行业资源,一方拥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储备,二者合作看似“双赢”。2016年末,双方也迎来暂时的业绩增长。但是表面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危机四伏,后续的“坠落”也从此刻正式开始。

“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分析沃特玛最终倒下的主要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其单一的商业模式与贫瘠的技术储备。

短时间内沃特玛能够占据动力电池行业第三位,主要依靠的还是它那单一的商业模式。自沃特玛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以来,选择的发展路径其它企业略有不同。其迅速创建了以自身为中心的“创新联盟”,而该联盟最为重要的是只有沃特玛一家动力电池企业。既绑定众多上游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又在下游绑定多家车企和整车销售公司等,最终其规模在巅峰时期发展到涵盖各类企业1,000余家。

据联盟要求,在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后,联盟运营公司根据政府订单向整车厂订车,而指定车辆必须搭载沃特玛创新联盟企业提供的电池。正是因为这种“强捆绑”的单一商业模式,致使沃特玛迅市场份额迅速扩张。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采用这种垄断式的供应模式换取利润,就要求其动力电池足够可靠,安全性、稳定性、技术迭代缺一不可。整车厂并不是“羔羊”,即使加入联盟,如果沃特玛所提供的动力电池不能满足它们的产品要求,那么更换供应商刻不容缓。

相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沃特玛技术路线相对单一,目前只有“磷酸铁锂”电池一种产品路线,并且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较慢,续航表现相对较差。同时,伴随国家补贴逐渐褪去,对于动力电池的补贴门槛不断提升,搭载其动力电池的车型获取补贴愈发艰难,甚至还会出现搭载车辆频繁因其电池质量问题“暴雷”。

所以在技术路线单一、质量无法保证之下,沃玛特迅速流失大批客户,公司经营现状每况愈下。据悉,截止今年11月,搭载其动力电池的车型仅剩一款。相比其往日的辉煌,令人唏嘘不已。

此外,其母公司坚瑞沃能也因沃特玛的迅速衰落陷入困境之中。高溢价收购,并没有为坚瑞沃能带来业绩增长,相反自收购后其公司负债率一路飙升,目前或许已到资不抵债的境地,经营困难重重。

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初步查明,目前沃特玛仍在经营阶段,现有员工800余人,对外负债约197亿元,其中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余元。如此巨额的债务,对于境况堪忧的坚瑞沃能看似也很无能为力。

当下的坚瑞沃能,也许很是后悔当年斥巨资收购沃特玛,进军新能源行业。没能实现理想之中的战略转型,随之到来的却是深陷“泥潭”。此刻,对于即将走向破产清算的沃特玛,没有任何留恋,只有一种“解脱”之感。

至于沃特玛的最终结局如何,就现在而言尚未定论,需要等待法院的正式裁决结果。但是这段经历足以告诫所有新能源企业,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亦如捆绑式的单一商业模式,而是需要优异的技术路线与过硬的产品质量。如果产品与技术不能跟上行业的快速变革节奏,最终“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关键词: 沃特玛负债累累 又一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