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浙江大力开展蓝色海湾整治

2019-11-18 16:23:13   来源:   浏览:173 评论(0


2019-11-15 10:13:03 中国环境报

整治入海排污口,修复被损毁的海岸线,规范海水养殖……2017年以来,沿着全国最长的6486公里海岸线,浙江打响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舟山、台州、温州相继成为全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城市。

随着整治的推进,浙江近岸海域生态逐渐有了改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面积占39.6%,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面积下降8.3个百分点,达到实施常规检测以来最好水平。

休渔期的舟山沈家门渔港,少了几分忙碌,多了一些风景。海湾内,一艘艘渔船整齐停泊,洁净的海面一直延伸至天边,近岸滩涂成了小螃蟹和跳跳鱼的乐园。“过去,这里垃圾漂浮,腥臭漫天。对这片海域,我们都敬而远之。”正在海边散步的张大爷,说起昔日的沈家门渔港很是感慨。

遵循自然规律修复海岸线

改变,源于近两年持续实施、总投资约6.2亿元的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曾经的脏乱差源于过度开发,舟山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长期以来,渔业生产过程中频繁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海岸线的生态。”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项目组负责人说。

如何治理开发过度的海岸线?作为全国第一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城市,舟山给出的建议是生态修复,恢复海岸线自然属性。但放眼全国,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态修复仍是待解的课题,舟山为此做出了有效探索。

首先,拆除开发过程中破坏海岸生态的建设,包括废旧码头等基础设施和不合规的渔业加工企业。“废旧码头的拆除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拆到什么程度,如何拆除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这位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舟山市已拆除沿岸废弃码头12处17座,恢复沿海湿地8.8万平方米。

不只舟山,沿海南下,浙江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随处可见,浙江海岸线正逐步焕发出原有的生机。

在温州洞头,东岙村村党支部书记林振平带着志愿者,一次又一次地巡逻海岸,清理垃圾。“这片黄金沙滩好不容易修复,我们一定要尽力保护。”林振平说。

作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洞头着手修复沙滩,东岙沙滩位列其中。“看似简单的工程,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生态修复体系。”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洞头已完成4个沙滩的修复,共计10万平方米;建成17.8公里海洋生态廊道,使破碎化的海洋生态景观串联成大景区。

分类科学治管规范海水养殖

在不少地方下大力气恢复海岸线自然属性的时候,乐清湾沿岸的城市却在为另一件事忙碌——致力于实现乐清湾海水养殖户与近岸海域的和谐共存。

乐清湾是东海海域重要的海洋牧场,域内有三大贝类养殖基地和苗种基地。随着近岸海域防治的提出,海水养殖规范化管理、养殖尾水处理监测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也反映在2017年12月底中央环保督察对浙江的反馈意见中。乐清湾畔,一场近海生态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2018年,乐清市清退位于翁垟街道的124.67公顷规划外养殖围塘,同时调整优化养殖布局,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进行分类管控。养殖区规范后,乐清市便着手发放养殖证,让养殖户凭证养殖。“规范的养殖区划和养殖证的核发,为海水养殖的管理提供了抓手,遇到问题有地可寻、有证可查。”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海水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围塘养殖。养殖户在海岸筑起水塘,引入海水养殖,并定期排水,养殖尾水富含氮、磷等元素,使乐清湾海水富营养化。但养殖尾水无法统一收集处理,必须从各处围塘入手,增设尾水处理设施。

玉环市的江岩岛曾是周边有名的养殖岛,也是此次养殖尾水治理的重点区域。岛上,养殖水域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处生态浮床,水生藻类种植在漂浮的容器中,起到固氮作用;围塘出水口被用牡蛎壳制成的生物滤坝围得严严实实,它能吸附水中的磷元素;岸边放置的增氧机则能为围塘水体持续充氧,进一步提升水质能力;围塘出水口外安装的水质监测装置,则能对尾水进行取样检测。

据监测,此地养殖尾水的氮磷指标已基本与进水持平。“尾水水质好了,我们岛周边的海水水质也越来越好,前来旅游体验养殖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当地养殖户说。

联防联治联管打破条块分割

“出水氨氮0.22ml/L(毫升/升),出水总磷0.09ml/L,出水总氮7.47ml/L……”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着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排出污水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已与国家、省、市级环保部门联网,并向公众公开。

近年来,浙江抓住入海排污口这个重点,对7个入海城市强化陆源污染控制。自2019年2月25日起,浙江省现有的122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入海排污口的数据实时上传,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我们便会接到通知。”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常状况可能是设备故障,也可能是排放超标,他们会根据要求逐项分析,确保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安装在企业的在线监测设备,由第三方建设管理,企业没有资格进入,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在线监测设备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如今,122双“慧眼”还为近岸海域联防联治联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杭州湾,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海湾之一。自1992年以来,历年监测结果均为劣四类海水,恶劣水质牵动着沿岸地市的神经。2019年4月,浙江省发布《杭州湾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意在加快解决杭州湾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杭州湾污染防治终于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迈向联防联治联管。

“宁波承接着来自杭州湾北岸的输入性污染,压力巨大,联防联治联管在减轻我们压力的同时,也将更好地实现杭州湾的治理目标。”宁波市治水办(河长办)综合组组长说,过去几年,宁波每年都会在杭州湾污染防治工作中投入大量资金,但从杭州湾水质看,收效甚微,联防联治联管的启动和深入推进,或将为宁波治理杭州湾打开新局面。

面对浩瀚大海,各自为战的治理,显然力不从心。而监测信息的共享,正是破局的关键。

“我们很清楚,嘉兴海盐入海排放的指标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南岸的城市。有了对称的监测数据,我们便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排放标准,减少对杭州湾南岸的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拥有9个入海排污口的海盐,正努力提高排放标准,对排放不稳定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标改造,增加药物除磷工艺,提高总磷污染治理能力,降低总磷排放浓度。

“近岸海域的治理,并非一城一域能够完成,海洋之广大决定其治理必须迈向联防联治联管,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统筹都不为过。”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告诉记者。



文章关键词: 浙江大力开展蓝色海湾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