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 10:52:13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邓恢平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此前接二连三发生的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似乎得到了有效控制。也许大家不禁会感叹调侃,气温或许才是减少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不仅在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方面,而且在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方面,国内的充电企业一直在持续开展工作。
从解决充电难到保障充电安全
在几年前,电动汽车车主最大的苦恼就是充电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充电桩数量总量较少,找桩难、找到桩排队充电的情况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则是充电桩布局不平衡,偏远地区和城际之间充电桩数量少,导致电动汽车车主不敢出远门。
近年来,随着我国充电桩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各大充电企业对选点建桩布局的不断优化,充电桩数量有了明显改善,布局也日渐科学平衡,让电动汽车车主充电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该联盟内成员单位上报建设的公共类充电桩共计达46.6万台,其中交流桩27.1万台,直流充电桩19.5万台,交直流一体桩549台。从2018年10月~今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5万台。
从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1.5万台可以看出,我国充电桩建设力度之大,而且这一速度或将继续保持。
对比各家充电运营企业拥有充电桩数量前后变化也可发现,各家充电运营企业也都在加紧建桩。其中以星星充电为最,今年前9个月时间内,星星充电充电桩总量从2018年底的54814台,快速提升至99046台,成功跻身国内运营充电桩数量第二的名次,仅次于特来电。
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张帆日前在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也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设施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充电基础设施基本上跟上了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排名全世界第一。
在充电难问题逐步缓解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另一问题也随之不断显现——那就是安全问题。今年暑期,国内不断发生的新能源汽车烧车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督促产业各方共同寻求破解之策。在此背景下,充电运营企业主动走在了保障安全的前沿。
充电运营商积极布局
电动汽车能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汽车安全问题。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经常造成火烧连营的后果。对此,政府焦虑、用户恐慌、车企害怕、电池厂担忧,成为影响电动车发展的重大障碍。
据特来电统计,80%的烧车事故都发生在刚充满电的时候。原因多是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故障,目前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做好提前预防,把烧车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在保障安全方面,特来电做了两层防护,一层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系统,一层大数据防护。这两层防护可判断充电的车存在安全隐患时立即停止充电,并快速采集车辆数据,同时和全国同一时间、同一车型的充电数据做大数据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安全评估,保障安全。
“我们用大数据对很多城市的高危车型进行分析,在这些高危车型SOC达到90%以上时,就对其进行一定的限流和限充。”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晶晶介绍了该公司保障充电安全的措施。据了解,小桔还对其他一些车型包括物流车做了大量的充电曲线匹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这辆车的充电异常会发生在什么时间,及时进行限流和限充。
杭州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聂亮则建议,电动汽车“车电分离”也可以解决充电的安全性问题。他认为,消费者自己操作大功率充电枪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车电分离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隐患。
国网浙江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建认为,充电安全不仅集中表现于过充引起的烧车,还包括充电设施的本体安全、充电连接的安全、通讯与信息的安全、整车和电池的安全。
充电本体的安全主要涉及充电桩质量问题。据了解,针对这一问题,日前,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充电联盟已组织部署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开展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充电连接安全是充电枪插到车上以后充电过程的安全防护,涉及到充电枪的质量问题、车上充电插座的绝缘防护问题、充电桩与车通讯时两端的绝缘防护问题。
此外,充电桩与平台之间的通讯也要预防网络攻击,充电桩作为一个信息端口,保障其网络安全意义重大。”吕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