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柳州市中小企业
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4日
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23〕117号)、《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23号)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批复》(工信部企业函〔2024〕296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细化实施流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围绕创新、市场、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实际价值提升,聚焦汽车整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程机械及其配套件制造,食品加工及制造三个试点行业,分业分级推进试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高性价比的“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企业,探索细分行业产业链及产业集群“链式”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将柳州打造成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标杆城市。
二、工作目标
到2026年,高质量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任务,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总体水平、数字化服务供给、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及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
数字化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汽车整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程机械及其配套件制造,食品加工及制造三个试点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改造完成后,实现被改造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其中:数字化水平四级企业数量55家;实现试点企业100%上云用云。
数字化服务供给显著增强。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打造“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50个以上;组织供需对接、技术交流等系列活动,遴选行业内具有复制推广成效的解决方案30个。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显著优化。遴选“链式”转型优秀案例15个,总结“链式”转型模式10个;试点行业重点场景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案例30个;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100家。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6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遴选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园区8个,新增创新型研究机构5个。新增知识产权数量180个,新增科技成果转化数量30个,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数量55个。
三、重点任务
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构建“一体三业八联动”方案,开展多项数转重点任务,形成“138X”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柳州模式”,即建设“1”个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分“3”个行业开展“8”个维度数字化转型,每个维度含若干小类具体工作。
(一)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安排资金支持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纵向与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平台数据互通,横向与试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互联,为试点工作提供过程监管、数据汇集、成果展示等服务。组建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公开遴选既懂行业又懂数字技术的专家,为评估诊断、改造实施、项目验收、优秀案例遴选、复制推广等各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智库支撑。开展数字化转型能力培训,深入各县(区)、新区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数字化技能培训等服务,充分调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组织企业领导、关键环节管理者、数字化技术骨干等参加专题培训,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城市工作服务支撑、企业数字化改造过程监管体系。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试点城市全流程监管服务及验收等工作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
(二)建立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
按照“应改尽改、愿改尽改、分批遴选、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推动试点行业的中小企业入库成为试点企业。推动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一批数字化转型基础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先行试点;推动以链主企业为牵引的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转型试点;推动以平台型企业赋能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转型试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
(三)建立数字化服务商资源池
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面向全国范围遴选一批数字化服务商,为试点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质优价廉的数字化服务。重点遴选集成服务商和产品服务商两类数字化服务商,集成服务商负责为试点企业提供需求调研、评估诊断、解决方案、集成服务等,编制试点行业供应链、产业集群“共性+个性”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及场景清单;产品服务商负责配合集成服务商,共同为试点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小快轻准”产品应用、云部署等数字化改造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
(四)构建标准化“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资源池
加强共性通用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聚焦研发设计、生产执行、运营管理等环节共性需求,引导数字化服务商开发泛用性强、模块化、订阅式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并进行推广;鼓励个性解决方案和产品供给。聚焦试点企业个性化需求,引导数字化服务商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的可拓展性;加强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品研制。聚焦产业链“链式”数字化转型需求,引导数字化服务商研发基于云平台、企业资源计划、企业服务总线、数据中台等的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品,实现产业链试点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环节数据的采集和系统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
(五)推动试点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关键工序环节设备更新改造。发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优势,鼓励试点企业在生产制造关键环节开展“机器换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视觉检测等智能装备,新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围绕技术赋能、供应链赋能、平台赋能和生态赋能等,积极探索供应链试点企业的“链式”转型路径,有效提升供应链效能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支持链主企业与供应链试点企业打通数据接口,实现数据要素共享,提升试点行业数字化产业链协同能力。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鼓励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集群内试点企业“上云用平台”,推动平台化、便捷化、高质量的数字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市园区办,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
(六)健全中小企业创新安全发展机制
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试点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支持试点企业创新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视觉质检、参数优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拣等场景中的应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多层纵深、全域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引导试点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据安全国家标准贯标,强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交换、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数据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
(七)加快典型样板复制推广
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和优秀案例。树立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优秀案例,支持企业争创国家、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推动跨行业复制跨区域推广。及时总结试点行业“链式”转型模式及优秀案例,组织举办供需对接、现场参观、成果展示等活动,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发挥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作用,促成“试成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探索长效工作机制。构建中央与地方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共享共治、有机衔接与高效运行机制,依托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汇聚试点全过程数据实现可追溯和长效监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市委宣传部)
(八)开展试点城市验收工作
组织数字化改造评测验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版《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兑现一批”的原则,分批次开展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后的数字化水平评测及验收。做好中期、末期试点绩效评价。在实施期中期、末期两个关键节点开展数字化改造绩效评估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考察盘点、任务指标梳理,把握绩效评价契机,深入剖析、查漏补缺,阶段性总结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推进做好准备。总结“柳州模式”做好迎检。对照工信部批复的实施方案,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自评估工作,确保国家资金专款专用;提炼数字化转型“柳州模式”、典型做法及成效亮点,编撰迎检答辩及验收材料,完成试点城市验收工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24年9月—2025年1月)
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文件,建立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组织申报“链式”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标准化“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资源池,组织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
(二)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25年2月—2026年9月)
分批次开展试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健全中小企业创新安全发展机制,加快典型样板复制推广。按批次组织数字化改造测评验收,做好中期试点绩效评价工作。
(三)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26年10月—2026年12月)
做好总结和末期绩效评估。提炼数字化转型成效、典型做法及亮点,总结“柳州模式”。做好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迎检工作,完成试点城市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推动数字化转型城市建设各项目标顺利完成。(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园区办、市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
(二)强化资金保障。确保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到位,统筹中央、自治区、柳州市财政资金使用。加强政策解读、业务指导和跟踪监测,绩效评估,督促项目单位规范、科学、高效使用奖补资金。(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强化金融支撑。多方位降低试点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新模式数字贷产品和服务;支持试点企业用好用足“桂惠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依托“星火·链网”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丰富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选择,提升融资效率;积极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强化人才供给。鼓励本地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加强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支持数字人才在柳创新创业,加大人才政策对数字人才倾斜支持,为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交流活动,分类实施数字人才培育工程,为企业培育一批“数转明白人”、卓越数字工程师和数字技术工程师,精准高效对接数字化转型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发挥供需对接活动、交流研讨会、网络新媒体等多样化宣传方式的作用,持续开展政策宣贯、成果推广,强化对试点城市工作的宣传,加大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数字化转型氛围,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附件
任务指标体系
试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目标 | ||
拟改造企业 | 拟改造工业中小企业总数 | 435 |
拟改造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家) | 400 | |
拟改造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家) | 35 | |
拟改造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 | 16 | |
拟改造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 | 82 | |
拟改造企业中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 | 218 | |
拟上云用云中小企业数量(家) | 435 | |
拟打造“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数量(个) | 50 | |
拟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车间数量(个) | 55 | |
拟打造数字化水平四级试点企业数量(家) | 55 | |
拟遴选服务商数量(家) | 25 | |
复制推广目标 | ||
数字化水平 | 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达到数字化二级及以上数量(家) | 400 |
规下工业中小企业达到数字化二级及以上数量(家) | 35 | |
发布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或解决方案报告(份) | 15 | |
组织供需对接、技术交流活动数量(场) | 15 | |
遴选优秀案例数量(个) | 30 | |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目标 | ||
专精特新 | 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家) | 60 |
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家) | 30 | |
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家) | 4 | |
科技创新 | 新增知识产权数量(个) | 180 |
新增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个) | 30 | |
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 | 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数量(个) | 55 |
集聚化、专业化 | 遴选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数量(个) | 8 |
新增创新型研究机构数量(个) | 5 | |
“链式”转型目标 | ||
“链式”转型 | 遴选“链式”转型优秀案例数量(个) | 15 |
总结“链式”转型模式数量(个) | 10 | |
具有创新性或者地方特色的典型做法及模式 | ||
业务环节贯通 | 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试点企业数量(生产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业务环节) | 30 |
新兴技术赋能 | 试点行业重点场景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数量(研发设计、视觉质检、参数优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拣等场景中的应用) | 30 |
数字化水平评估 |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数量(家) | 435 |
智改数转 | 细分行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覆盖比例(%) | 100% |
标识解析 | 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成为企业节点)企业(个) | 100 |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