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船舶减排 | 耗时 15 ms

中国学者研究显示:五年PM2.5下降约三成 是主因

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

2019-11-26

能链智电CEO王阳受邀出席COP27,介绍碳“中国方案”

戴震强调,“中国以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和庞大的市场,正在创新性构建商业模式,少碳放;交通能耗碳放约占到全国碳放的10%,存量化石能源、增量新能源替换是交通的必然选择。

2022-11-25

关于修改《节能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修改《节能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23〕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

应对气候变化丨建立全国碳市场,加快推进碳

经测算,相当于少二氧化碳放约56.2亿吨,少二氧化硫约1192万吨、氮氧化物约1130万吨,二氧化碳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扭转,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的协同作用初步显现。

2020-11-30

德国目标难以实现,引入碳价机制能够逆袭吗?

2019-10-22 16:44:08 国际能源小数据德国的2030年气候目标规定,与1990年相比,温室气体放水平应降低55%,这意味着碳放量必须从2018年的约8.66亿吨少到下一个十年末的

2019-10-22

浦项制铁与必和必拓携手推动产业链碳

近日,浦项制铁与必和必拓成功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构建碳中和合作体系,少整个采矿业和钢铁行业的碳放。

2021-12-31

浦项制铁与必和必拓携手推动产业链碳

2021-11-05 09:54:20 中国冶金报近日,浦项制铁与必和必拓成功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构建碳中和合作体系,少整个采矿业和钢铁行业的碳放。

2021-11-05

江苏省完成超低放改造的企业可免停限产

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放标准。”

2019-07-02

中国明确新时间表影响几何?“十四五”是关键期

新的目标对有关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企业家和研究者展开了热议。实际上中国的成绩一直是优等生。

2020-09-25

报告:新基建二氧化碳放量较传统基建少7.24%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放量较传统基建少7.24%。2020年以来,“两新一重”的政策组合正在成为政策与投资重点。

2021-09-29

煤省山西发力“节能” 重点区域煤炭消费负增长

时下,山西逐步走出经济困境,能源消费需求旺盛和节能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山西万元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部分地区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节能之间的关系。”

2019-06-19

央行:2021年下半年要推动碳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研究设立碳支持工具,发布了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

2021-12-31

央行:2021年下半年要推动碳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研究设立碳支持工具,发布了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

2021-08-04

为实现无碳社会,罗姆修订2030年温室气体目标

随着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日益凸显,此次,罗姆为实现“2050环境愿景”,进一步提高了2030年温室气体目标,加大了降低环境负荷的力度。

2021-09-29

甲烷成全球变暖帮凶 油气煤炭等行业关注甲烷

近年来,甲烷的放量和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度都在增加。6月19日,在2019全国低碳日甲烷论坛上,各方专家围绕甲烷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如何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放积极献策。

2019-06-21

辽宁鞍山首笔支持碳贷款用于地热开发

近日,记者从人民银行鞍山中心支行获悉,鞍山首笔支持碳贷款成功落地,金额5.17亿元将用于海城市地热水资源特许经营项目。根据项目测算,该项目年二氧化碳量达12721.15吨。

2022-04-21

将从何处发力?何建坤: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

2021-02-08 08:28:29 新华网应对气候变化,要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02-08

生态环境部:重污染期间A级企业可不作为重点

,确保应急措施落地见效。

2019-08-08

山东省出台十条措施推动碳支持工具加快落地

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人民银行设立碳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为碳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2022-02-18

去年中国52.6亿吨二氧化碳 提前完成下降承诺

赵英民称,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52.6亿吨二氧化碳,并提前达到2020年碳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11-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