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船舶减排 | 耗时 13 ms

蓝皮书:到2030年我国利用生物质能可碳超9亿吨

核心提示:《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显示,若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到2030年,我国利用生物质能将碳超9亿吨,到2060年将碳超20亿吨;同时生物质能还可实现负碳放,助力环境修复。

2021-09-15

零碳放时代开启 华培动力加快布局氢能源

“二氧化碳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2021-10-12

中国核能科技中期净利预不超20%

2020-08-05 13:08:28 智通财经网中国核能科技(00611)发布公告,与上年同期的净溢利相比,集团预期于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期间的中期业绩取得的净溢利将少不超过20%。

2020-08-06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布各区县空气质量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副处长史一峰就制订强制性地方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放标准》立项建议的背景作陈述发言时表示,从污染指标上看,浙江臭氧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水泥行业放量最大的污染物——氮氧化物,

2020-09-09

2019补贴新政落地一个月:部分新能源车型“涨价配”

上海某新能源汽车4S店销售人员告诉陈宇,6月25日之前,购车还可以享受补贴3.3万元,但是现在补贴新政策开始实行,补贴少了2.3万元。

2019-07-25

河钢集团与美国TMS集团携手打造少碳足迹合作典范

Pritzker)出席仪式并通过视频互致问候,围绕废钢资源综合利用、碳与气候变化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2021-11-25

河北省12家企业因超标放被立案处罚

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加强对在线监测数据超标情况严格督办,督促重点污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要求对污单位超标污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实现达标放。

2019-07-04

全球动力电池TOP10最新名!

LG和松下名第二和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5.6%、12.2%。比亚迪名第四,10月装机量为2.2GWh,市场占有率为8.4%。

2021-12-07

山东发“红包”免企业电费

“初步测算,政策执行期间全省相关电力用户可轻电费负担37亿元。”乔乃琛表示。

2020-03-18

美国联合能源公司计划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

2020-07-29 07:59:00 中国煤炭资源网近日,美国联合能源公司(Alliant Energy)宣布,计划到2040年完全脱离煤炭,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放。

2020-07-29

做好碳中和的头兵,电力系统要做好这三件事

目前电力部门是我国碳放的主要来源,有数据显示,2019年电力碳放42.27亿吨,占全社会放总量的43%。

2020-12-24

做好碳中和的头兵,电力系统要做好这三件事

目前电力部门是我国碳放的主要来源,有数据显示,2019年电力碳放42.27亿吨,占全社会放总量的43%。

2020-12-22

河南省出台产业扶持新政:新能源汽车停车费

16 经济日报   作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带头建设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占停车位总数比例不低于15%;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在所在区域收费标准基础上

2019-05-31

中国“获得电力”指标名上升至第12位

2019-10-25 08:40:09 新浪财经   作者: 刘丽丽  10月24日消息,今天上午,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名从去年全球第

2019-10-25

我国碳卫星实现城市二氧化碳放定量监测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二氧化碳放,对于更加精准监测人为碳放具有重要意义。

2022-11-18

中国成为覆盖温室气体放量最大碳市场

约400位专家学者围绕技术创新、污降碳协调治理、建筑领域碳达峰路径、低碳能源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探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线图与综合解决方案。

2021-10-22

《2019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名报告》发布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6月27日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名报告》(简称《报告》)称,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已经实现全球第一。

2019-07-19

《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放及锁定效应》报告发布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寿命往往长达几十年,新建基础设施在未来会产生大量碳放并产生碳放锁定效应。

2021-12-31

《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放及锁定效应》报告发布

2021-12-22 09:19:09 中国能源网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寿命往往长达几十年,新建基础设施在未来会产生大量碳放并产生碳放锁定效应。

2021-12-28

大型能源企业如何携手各界构建净零放生态圈

2021年初,壳牌将原先的净零战略进一步升级,发布了“赋能进步”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与全社会同步,实现全范畴的净零放,即不仅自身运营要实现净零放,壳牌自己生产以及销售的其他企业的能源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也要实现净零

2021-11-1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