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电力装机超20亿却只 | 耗时 39 ms

柳州工业 向“新”而行— —“科技助 创新求变”系列报道(一)

记者走进该工厂,见多辆无人物流车搭载着待组的新能源汽车,穿梭在一个个由工业器人围成的“岛”之间。新能源汽车从开始组直至下线,每个环节均由器人完成,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生产车间的印象。

【企业专栏】自主研发之路且行且坚 ——聚焦柳州预应设备生产企业:柳州泰姆预应械有限公司

这一刻,柳州泰姆预应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泰姆”)董事长李建强备感激动。因为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使用了柳州泰姆制造的多款智能产品,柳州制造成为这一“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专栏】舌尖惊奇 螺连万物 ——聚焦预包柳州螺蛳粉龙头企业: 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在创立之初,螺霸王和不少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一样,是手工作坊。2014年,首家生产预包柳州螺蛳粉的企业诞生,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开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柳州螺蛳粉产业,系列支持政策频出。

柳州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企业交流会成功举办 助<em>力</em>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柳州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企业交流会成功举办 助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会议由市财政局副局长梁峰主持,柳州市首批“专精特新”专板企业代表、广西资本市场服务专家团等20余人参会。

创新驱动厚家底 挖潜赋能增活 ——今年一季度鹿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综述

在柳州钧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条配生产线在全开“跑”,智能化的生产线、工业器人、自动化械臂执行标准作业,工作人员专注地开展组、质检、配等工作。

【企业专栏】从“零”到“整”的创新之路 ——巨东激光探索工程械整生产见闻

走进巨东激光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平面激光切割、自动激光切管、数控弯折等设备正在切割加工各种工程械和汽车零部件,金属碰撞的声音构成一曲热闹的生产乐章。

提升环境“软实” 筑牢发展“硬支撑” ——市行政审批局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综述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以“智能”“简便”“优化”三个维度为导向,聚焦难点创新服务载体,瞄准痛点转变服务方式,打通堵点提升服务效能,助提升柳州营商环境“软实”,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

抢抓利好遇 助国货热销 ——聚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上篇:以旧换新促消费

《行动方案》中重点提及汽车、家、家具三类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汽车、家、家具均为我市重点培育产业,因此《行动方案》于我市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利好遇。

14部门发文以旧换新 释放万亿级消费市场需求

修,废旧家家具不好扔、难回收?这样的烦恼并非个例,背后也蕴含着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产

截至目前,柳工足迹已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非洲的设备保有量已3万台。今年前三季度,柳工营业总收入228.56亿元,利润13.21亿元,同比上涨59.82%。

​柳州首个动重卡换站启用

乘龙重卡在柳钢动重卡换站更换动池。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7月4日上午,柳钢新建成的动重卡换站前,聚集了不少人。

柳产变配备“乘风出海”

这些行业工艺条件和设备的要求,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特种变压器来支持生产过程中的供应和转换。

智能制造加速跑 “摩拳擦掌”抢先

11月20日,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拓科技”)总经理李江崟接受专访时表示,企业将狠抓贯彻落实,在发展规划、创新研发、人才培育、拓展市场四个方面“摩拳擦掌”抢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应急通信备创新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

,加快推动我国应急通信备创新发展,着提升极端条件应急通信保障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应急管理部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应急通信备创新揭榜挂帅工作。

为企业护航 为发展助

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经过20多个小时的加工,嫩绿的茶青变成清香的茶叶,之后被发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欧洲、中东。

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先行,销售服务网络跟着下沉——九十九款新能源汽车“驶”向乡村

其中,既有5万元以下的微型动车,也有价格20万元的紧凑型SUV;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既有乘用车,也有商用车型,满足不同需求。县乡市场对哪类新能源车需求大?

《2025年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申报指南》发布 群策群提升项目“含金量”

《申报指南》设置了“推进广西农业械化智能化发展路径研究”等22个项目,重点聚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量、强化科技战略规划、深化科技体制制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开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民企展活 “扬帆”正当时

昨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7月,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金额为64.38亿元,同比增长145.4%。我市民营企业向海图强、逐浪而行,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

我市制定的国内首部综合性新能源汽车充设施地方性法规获批准 以“法治之”为绿色出行“充赋能”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建设“十分钟充圈”、规范充设施建设、实施差别化车辆停放服务收费……全市20多万新能源汽车车主注意了,绿色出行有望更加便利了!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