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分三期实施,以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产业链为主线,一期项目投资约166亿元人民币,建设2套10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和4套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2022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出8万吨氢气,一部分用于船用燃料油提质升级
固态储氢密度高又安全氢具有最高的重量比能量,但其体积能量密度很低。因此,要想将氢能推向实用,就需要大幅提高氢能的体积能量密度。蒋利军介绍,目前一般采用高压压缩、液化或固化的方式,提高体积储氢密度。
该制程直接从环境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水,用太阳能分解产生合成气体,即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合成气体可以加工成煤油、甲醇或其他烃类。这些加入式燃料可以用于目前全球的运输基础设施。
新日本工业团地片区发展方向为高端装备制造和金属新材料产业;松木岛片区主要发展生物医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西中岛片区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其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医药化工品、氢能源利用等下游精深加工产业
长城氢能产业包含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和产品研发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公司、电堆公司、储氢系统公司等,专注于氢能技术研发制造和销售,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氢能试验基地、燃料电池试制中心、氢气生产及液化工厂
该领域计划投入1500万欧元资助4个项目,包括:联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的高度灵活热电联产系统,以及实现最高效发电;固体氧化物电池和储热结合,以最大化能量转换效率;固体氧化物电池和液态有机氢载体储氢结合
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NICE),主要做清洁能源及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开发工作,在全钒液流电池、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氢能等领域均有参与。
氢储运分为高压气氢、深冷液氢、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液氨、甲醇等形式。长期在深冷、高压、临氢条件下运行的氢储运装备,其服役性能、损伤及劣化规律相比与常规气体储存装备差异明显。
中氢源安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有机液储运氢技术,突破氢能储运危化品属性的制约瓶颈,使氢能得以成为理想的储能介质,助力消纳大量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自身的供热、工业、交通等领域的供能
2020-07-28 09:14:44 界面新闻目前,中国石化每年氢气产量超过30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
那么,当前,约束氢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一,氢能是体积能量密度最小的能源,且极易泄漏,在密闭空间里很容易因为聚集而发生爆炸;第二,氢气制造成本虽然不高,但储运成本却很高,加氢站建设成本则更高。
氢燃料产业链全景梳理:氢能产业链:氢能端氢能端指氢气从生产到下游应用的过程,包括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等)、储氢、运氢、加氢(加氢站加氢)等核心环节。
2020年初,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主任李灿团队的努力下,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全球首套直接液态太阳燃料规模化合成项目在兰州新区试验成功,目前已发展成为千吨级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工业示范工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固态储氢开发项目日前在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同时实现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并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对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19-06-11 09:27:03 界面在国家各类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围绕“氢燃料电池车”展开的氢能产业持续升温,“氢能社会”似乎正加速向我们跑来。
2019.3•3月6日 鸿达兴业与北京航天签署氢能合作。鸿达兴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9年3月5日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雷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氢液化工厂设备建设项目合同》。
这份规划涉及了制氢、储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车四个环节,加氢站和氢燃料车在2025-2035年期间,有程度不同的规划建设或生产数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布局、燃料电池及制氢技术等领域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热点之一。我国氢能产业现状如何?该如何布局和突破?多位代表委员结合基层实践提出深度思考和建议。
2020-06-12 13:27:47 中国新能源网根据ABS的一项调查,船东们认为从长远来看,氨和氢是最具吸引力的燃料选择,近60%的受访者持这种观点。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电话:0772-2827563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