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 | 耗时 41 ms

我市汽产业加速上新 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同增长160.7%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4月14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获悉,今年1月至3月,全市整销量达26.5万辆,同增长17.7%。其中,新能源销售9.4万辆,同增长160.7%。

中国—马来西铁路现代工匠学院职业能等级证书体系发布 共享共建优质资源和标准

日前,中国—马来西铁路现代工匠学院职业能等级证书体系在柳州铁道职业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发布。

市级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启 优化重大平台空间布局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5月6日,记者从市局获悉,2024年柳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启,组建成功的创新联合体将优先获得申报和承担柳州市重大项目,统筹运用各成员单位的专项资金、人才、术、金融等现有资源

柳州市联网先导区二期工程正式开工 智能网联化道路网络将覆盖主要城区

当天,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国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项目“智能路协同关键术研究”首席专家姚丹,柳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莫尧尧,柳州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洪进兴,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柳东新区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同增长19.6%

其中,得益于全市汽销量增长,整制造企业加速排产上量,新区汽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实现同步增长,其中瑞浦赛克池有限公司、柳州旺林新能源有限公司、柳州奥德永兴汽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增长势头强劲

我市大力推进公共领域辆全面化先行区试点工作 相关实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根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向社会公众征求〈柳州市推进公共领域辆全面化先行区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我市拟以推公共领域化水平提升为目标

向上的轮 ——柳州汽产业发展观察

在距广西新能源汽实验室几公里外的东风柳汽试验场上,一辆设计前卫的汽正自如行驶,遇到障碍则自行避让。这辆没有驾驶舱,像是从影中走出来。这是东风柳汽为布局未来市场研发的第三代无人驾驶商用

柳产用“移宝”上岗 一键召唤 随叫随到

5月29日,记者在广西汽集团所属的柳州五菱汽工业有限公司专用事业部见证了一次智慧便捷式充。在间的生产线,工人正在调试下线的移储能充

新能源汽线束生产忙

近日,记者在位于北部生态新区智能网(一期)的柳州华有限公司线束生产间看到工人在工位上忙碌生产。据悉,上半年企业完成产值4000多万元。

转型 拓展“粉圈” ——聚焦柳州螺蛳粉实体店销售量增长迅猛现象

在城中区康顺路,广西中柳食品有限公司开设的品牌直营店里,食客们在尽情嗍粉。这家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正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通过线下门店加大品牌影响力从而推线上销售的模式,不断开拓市场。

今年1到5月,出口汽零配件6544标箱,同增长70% 柳产稳步推进海外市场

准备装上货运列的五菱新能源汽。今报实习记者何俊涛 摄今报柳州讯(记者黎静)柳州作为面向海外市场的汽产业桥头堡,随着汽和零配件铁海联运班列高效运行,柳产稳步推进海外市场。

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下乡活的通知

一、活主题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赋能新生活,乐享新出行二、活时间2024年5月—12月三、活内容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型(型目录见附件),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

今年新能源汽下乡活 上汽通用五菱9款参与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下乡活

创新方法融入创新“主战场”

协作典型交流发言、两家企业作优秀案例项目路演,向全区介绍柳州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经验与做法。

自治区厅到柳州开展广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专题服务——柳州专场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做好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进一步了解掌握R&D经费投入情况,自治区厅与柳州市局于

局印发六项评价细则(试行) 聚焦关键问题 提升项目“含金量”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近日,市术局发布了《柳州市重大专项项目考核指标验收权重评价细则(试行)》《柳州市揭榜制项目考核指标验收权重评价细则(试行)》《柳州市高新术专项项目考核指标验收权重评价细则

自治区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广西创飞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聚焦我区发展亟需的最新创新成果和人才资源,建立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力争到2026年,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创新资源富地区布局建成各类创飞地30个以上。

池开放“加速度”

农历端午节(6月7日),副社长寺师茂树在化年会上对外证实,将在未来携手宁德时代、、东芝等合作伙伴开展池研发、生产。

2019-06-17

让“有色”更出色 把资源变“质源” ——关注创新如何助力我市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

他们在不断提升铟锡资源在军工、民用甚至高新材料领域应用的国产化率,让有色金属成为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法宝”。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