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机器人 | 耗时 22 ms

促进教育链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衔接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周仟仟)9月12日,《民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鼓舞心、汇聚力量》。

紧抓政策遇 产业加速成长 我市前4个月传统产业焕新部分和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超40%

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完成13.8万辆,同比增长99.9%;智能装备和产业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31.6%……“新”的元素在涌动、在成长,成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以旧换新”政策有哪些遇?

  足不出户“以旧换新” 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日前,家住柳州市柳南区的柳钢本部职工小王告诉柳钢报记者,家中用了超10年的挂空调突然“宕”了,天热难耐,家商量后决定不再维修

灵犀动力1.5T混动发动实现量产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4月22日,上汽通用五菱灵犀动力1.5T混动发动量产启动仪式在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克科技”)举行。

【企业专栏】自主研发之路且行且坚 ——聚焦柳州预应力设备生产企业:柳州泰姆预应力械有限公司

从千斤顶到的突破预应力钢绞线价值不菲,在预应力混凝土桥中被广泛使用。可以说,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预应力钢绞线用量,是每一个路桥的愿望。

符合条件的仪、设备可享加速折旧优惠政策

今天带你了解:制造业符合条件的仪、设备加速折旧政策↓

李国忠到柳南区“工业立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国忠以驻站自治区大代表的身份到柳南区“工业立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

智的开拓 ——柳州械产业发展观察

柳工装载智能工厂高效运转。 本报通讯员 韦镇麒 摄正如著名华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上汽通用五菱上演“柳州速度” 53秒装配一台发动

今报柳州讯(记者岑炜鑫)4月22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灵犀动力1.5T混动发动下线仪式。该发动将搭载在五菱星光及后续推出的全新车型上。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广西新型研发构认定申报的通知

一、申报条件新型研发构是指是指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制市场化、用制灵活的独立法构。

柳州3家企业挂上“国”字招牌 “传帮带”搭梯架桥 助力技能才培养

其中,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高技能才培训基地,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全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广西柳工械股份有限公司周颖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柳州5家“小巨”企业继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据了解,专精特新“小巨”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柳工一季度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彰显我市械产业强劲韧性

5月的柳州气温攀升,走进柳工装载智能工厂,看到的却是挥汗如雨的工变少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在生产线上连续作业。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印发广西新型研发构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科规字〔2024〕8号)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研发构是指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制市场化、用制灵活的独立法构。

第三批柳州市 “才飞地”申报启动 有意向申报的构可在6月14日12时前提交申报材料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6月3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第三批柳州市“才飞地”申报启动,本次申报的类别为研发构类,有意向申报的构可在6月14日12时前提交申报材料。

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新通道 ——关注广西产学研合作大行动柳州市科技成果对接合作给企业带来的

以路演拓展企业新思路“能不能采用眼视神经回路对振动的抑制理来控制的三维云台,使在振动环境中的视频图像稳定、清晰呢?”

关于征集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服务构服务产品的通知

2.使用 SaaS 化的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辅助工程 (CAE)等工具开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发展众包设计和协同研发等新模式,提升研发设计效能。

关于印发《“工业母+”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促进工业母产业链企业融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工业母+”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2024年7月启动,持续至2027年底。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谈2024年4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

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讯材、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7%。新能源汽车销售保持快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3.5%,占新车销量比重达36%。

关于印发《加快数字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培训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才培养培训。

返回顶部 关闭